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回 找人扛竿(2/2)

真正有用,假如强征而来的话确定会有很多人流亡,那反而会得不偿失的。而在原有的历史上曹操初兴屯田的时候少不了强行拉来人丁种地,成果百姓中流亡的人可不在少数,后来是曹操采用了袁涣的建议才不再强征人丁屯田的。陆仁有这个“前车之鉴”,当然不会做这种傻事。

现在的陆仁已经快二十五岁,前前后后的事情也已经经历了不少,加上他那种在冷静的时候做事比较心的性格,处理事情已经在渐渐的偏向于沉厚稳健。现在对于百姓观榜议论,有心应募却不敢上前的事,陆仁本就已有预感,那就更加不会往急于求成。

按陆仁的想法,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应当想一想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从原因高低手才干真正的解决问题。而且陆仁有相干的史料作参考,很明确濮阳与许昌的民情完整不一样。

在濮阳屯田时,当地高低实在都已被吕布损坏得不成个样子,百姓心中都急盼官府能给他们领个好头,好让他们能尽复农桑安居乐业,所以濮阳的慕民榜一张贴出来马上就有大批失田失地的百姓赶来应募,再得简略点,濮阳的情况近似于“破而进治”。

但许昌却不是这样。许昌固然也经过战乱,但被损坏得并不算太大,其根本元气尚在。假如濮阳是由破而进治的话,那许昌应当算是由乱而进治。

许昌的“乱”,指的是世家豪族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势与关系太乱。太多的世家豪族自倚其势,加上大多都著名誉,与朝堂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因此都不怎么在乎官府政令。官府政令一下,这些世家豪族感到对胃口就听一听,不对胃口连理都不会理,官府也拿他们没措施。

而这一类的世家豪族可不像濮阳田氏那么笨,濮阳田氏白了只能算是个贼头,好歹在明面上还得听官府的。而许昌的这诸多世家豪族有舆论影响力,他们要是造起什么声势,那百姓们根本就不知是该听官府的还是得听这些豪族的。

现在这募民政令一下,这些豪族假如不表个态,百姓们就不知道该不该应募。万一做事做到一半,诸多的世家豪族联合起来抵制政令,百姓们就会随着乱掉。而百姓要是一乱,事情不就变得相当之麻烦了吗?

再按史料的记载,曹操在迁都许昌之后曾经想杀几个人来立一立威,当中甚至还包含有当朝太尉杨彪这样的重量级角色。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曹操嫉贤妒能的家子气表现,亦或者是曹操在排除异已。而陆仁这几年混下来,却感到曹操在这种情况下是必须得杀些人来立威,立威之后才干把很多政令有效的实行下往,换句话曹操实在也有自己的无奈。不过曹操当时毕竟还是没能把这些人杀掉,也足以证实这一时代曹操碰上一些事的时候是有多么的无奈。

而现在的陆仁可没蠢到往背这些超级大黑锅的程度。毕竟陆仁算老几?往许昌这里一放诂计没谁会在意他,真要是惹着了这么多的世家与豪族,被这些人整得名声大臭特臭的陆仁可以不理会,反正再过几年他就回往了,重要问题还是在于他的人身安全。

天晓得动了这些世家豪族的成果会是怎样,搞不好曹操最后会在陆仁帮曹操杀了人之后,曹操却顺手来个卸磨杀驴,既可安抚一来世家豪族,自己这里又大赚便宜。陆仁又不笨,不想背这种黑锅,所以相对于曹操急于求成的杀,陆仁决定采用的是比较温和的方法,至少按陆仁的推算不会引起世家豪族们太大的反响。

而对于现在这种发出了榜却没人敢上前应募的情况,用陆仁的话就有点像商秧的“吹糠见米”,缺的只是那个敢往扛竿的带头人。只要有人看出扛竿的利益,敢为众人之先,那后面的人就会一起拥上来分点余羹。

当然这个扛竿之人必须得有份量,而陆仁会急急忙忙的跑往找荀攸,为的就是请荀攸代表着荀氏一族来出个头。现在陆仁要做的,则是尽快把许昌周边的耕田、水利考较好。

当然了,“吹糠见米”的扛竿之人是得了重金的,而陆仁也很明确现在找荀氏来“扛竿”,就必须得给荀氏一族足够的利益才行,所以在考较许昌周边的农耕环境时,荀氏所在的颍川地区则是重点中的重点……

...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回到明朝当王爷 我的美女老师 玉宸金章 大国师 重生僵尸我是阿威 隐婚99天:首席,请矜持 巫师:这个猎魔人不务正业 对我说谎试试 嫡女图之素手夺谋 窈窕珍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