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坚壁清野(1/2)
此后数日,刘庆果然按照秋仪之、林叔寒的办法,摆出一副外松内紧的架势。
几日之内,金陵城内外兵士捕快发现的可疑之人之中,确实有几个江湖人士。然而这几人要么在金陵城中兜了一圈便出城而去,要么忽然杳无信息,几条线索没有一条查的下去的。而那铜眼罗汉也真沉得住气,数日都不露头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一般,至于石伟和那位“大人物”的踪迹,便更是无从查起了。
温灵娇那边,秋仪之也有意无意试探过她。可温灵娇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令人捉摸不透。秋仪之却怕自己问得太紧了,温灵娇小姐脾气发起来,当即拂袖而去,因此也不敢强问。
一时之间,铜眼罗汉劫持钦差大臣一案,居然陷入僵局,不能推进一步。
前去洛阳送信的王老五往返六日之后,也从京城回来,然而他并没有带回皇帝的回信,却只有宰相钟离匡的回函。
秋仪之觉得奇怪,拆开钟离匡的回函,细细看了才知道:原来是皇帝郑荣正好之前两日偶感风寒,只能卧床听政,而不能亲笔回信,便由钟离匡秉承圣意,给秋仪之回了信。
至于回信内容,则没什么可推敲的,不过是嘱咐秋仪之要谨慎办案,不能坏了石伟这个钦差大臣的性命,让朝廷蒙羞。至于刘庆,则因其对秋仪之言听计从,为保金陵这个是非之地的事权统一,他这江南道节度使的官位也算是暂时保住了。
与此同时,从将军崔楠那边调来的巨盾、弩机也都送到金陵城中秋仪之处。
这是提升山阴县两百个乡勇战斗力的一件大事,秋仪之听到消息,便立即放下手中事务,叫起赵成孝,点起全军人马去接收这批兵器物资。
巨盾、弩机是老幽燕道“当矢营”和劲弩兵必不可少的专用兵器,秋仪之在广阳城中常常与其打交道,再无比熟悉不过了。因此他细细观察这些兵器,只见巨盾表面的桐油又厚又新,弩机的弓弦也是又粗又紧,显然是崔楠挑选了军中最新最好的兵器给自己送来了。
秋仪之心中十分感动,当场宣布:“这些兵器乃是工匠用心打造的利器,耗费了多杀心血在里头?从此以后,这些兵器就如同尔等的性命一般,不能轻易损毁,否则军法处置。”
此后数日,便由赵成孝负责,在乡勇之中挑选合适人选,分别训练持盾、射弩之法。秋仪之虽将全权交由赵成孝管理,然而却也总是抽空过去观看兵士训练情况,在金陵大案没有进展之时,也算是聊以放松了。
说起来赵成孝还真是知人善用之人,调配的兵丁没有不适用的。
例如“当矢营”的大盾厚重,总重超过五十斤,不是单纯依靠手臂力量就能运用如意的。因此赵成孝专挑身材矮小,下盘稳定之人,教其巧用腰腹和腿部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巨盾威力,成为全军基石。
又如劲弩兵,因弩机弓弦扭力极大,无论膂力多强,都无法用双手拉开,只能用脚蹬开,故而往往选择脚力强劲的兵丁操作弩机。而赵成孝见手下乡勇单凭脚力全都能够开弩上弦,便在其中专挑臂力强劲之人,要的就是他们手上有力,能够稳定射击,提高弩矢的命中率。
至于近身步兵,他则专选头脑灵活,武艺不凡之人,一旦短兵相接,也不至于落了下风。
这些山阴县的乡勇,本就是精挑细选的精兵,经过之前的训练之后已是练得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体格强健;又经林叔寒传授文字,多多少少有些开蒙,学习兵器运用十分迅速。几天之前,他们经历金陵城下同倭寇的一场生死血战,更是打消了全部畏敌之心。
因此不过四五天的时间,山阴乡勇已将老幽燕道军队的阵法操演得各处守备将领,一旦发现大股倭寇,便要想尽办法将其拖住,待秋仪之军队到达之后,再另行歼灭。
然而秋仪之遇到的,却始终都是十几个人一伙的小股倭寇,虽然也前前后后也消灭了不少,然而战果却始终不能扩大。
秋仪之焦急之下,同林叔寒商量,这才知道原来是江南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倭寇即便在野外偷割熟稻、捕食鸡鸭也足以生存,因此并不急于集中兵力攻击坚城,故而难以寻找到其主力人马。
又询问擒获的假倭,从他们口中也证实了林叔寒的这一推断——原来倭国素来贫苦,一般平民终年以小米野菜果腹,往往过年时候也吃不到一碗白米饭;现在他们来到这遍地稻米的江南,就仿佛老鼠跌进米缸已是十分知足,并不会轻易寻官军的麻烦。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知道了倭寇化整为零的原因,秋仪之和林叔寒自然也有了应对的方法。
他随即又以江南道刺史和节度使衙门的名义通令全道,责令各地农民立即出城收割稻谷。收割过程当中,不能由农民自行收割自家田中稻谷,而要将人手集中一处,统一指定熟透了的稻田集中收割,采用“以人力换时间”的方式,尽量缩短收割所用的时间,同时由各地官军乡勇官军保护。收割完成之后,要即刻将粮食全部运回附近城池当中,不能给倭寇留下一颗大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狱凰凌空
工业为王
问鼎宫阙
截教小徒
姻缘错:妃逃不可
超级兵痞
斗罗之武魂吞噬
越来越奇怪的男主们[快穿]
夜半禁区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