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44章:WBA8强 之 先声夺人 下(1/2)

只见在安不知的操控下,两只见习法师开始华丽地走位,然后落定,最后其中一只勇敢地朝公会矮人的墙壁远程来上了一发,果断命中。然后,这两个小家伙就消停了下来,另外一只见习法师甚至连出手的机会都不给,这就算完了?

正当观众看到这里,快不满地发出嘘声时,刚刚撤回基地的野蛮人以及沼泽兽人的召唤师却各自对两名见习法师来了一记狠的,见习法师那脆弱的小身板哪里经得起这么生猛的汉子大力揉搓,连发出惨叫的机会都没有,便直接被双双秒杀,留下两滩碎肉横死当场。

然后藤蔓墙毫不迟疑地从他们旁边延伸过来,吸食着他们的残躯,开始生长了起来,原来这才是他们被召唤出来的唯一目的,用他们的尸体来制造蔓藤墙!

看到这里,观众们才恍然大悟,在稍微一思考之后,周围纷纷发出赞叹的呼喊声,那声lang竟然比刚才由龙剑使出“长矛兵”时更盛。

之前我们有专门讲过,在《召唤战争》这游戏中,魔力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手上丢弃,用这种方式丢弃,一张牌就是一点魔力,另外一种则是消灭单位,无论敌我的单位都可以消灭,也是消灭一张牌一点魔力。安不知用零点费用召唤了这两只见习法师,并将他们消灭变成魔力,从数学上来说,跟直接丢弃变成魔力没多大区别,换成其他族这么做,几乎是毫无意义(还是有部分种族的部分兵种有特殊意义)。

但是对沼泽兽人来说,意义则完全不一样:场上多了两堵蔓藤墙。

原本这回合沼泽兽人本来就是要全线撤退,将主动权暂时交到公会矮人那边,所以攻击配额本来就没有用处,可不用也是lang费,在玩了这么一手之后,多出了两堵藤蔓墙,明显就有意义多了。

第一回合安不知消灭两支部队,这回合也是两支部队,再加上这回合丢弃的一张牌,使他现在囤积的法力已经高达5点,这已经是准备出英雄的节奏了,并且由于兵力的数量超少于公会矮人,使得由龙剑绝对没有任何使用超越卡的可能。

由龙剑似乎也被安不知这一招吓了一跳,现在一整排宽度达到4格的藤蔓墙就横在他的面前,他的拆迁小分队虽然已准备就绪,但却有点不太敢上前,现在无论的拆迁从哪里着手,也不可能瞬间将所有的蔓藤墙处理掉,只能从边缘上一点点地进行过程。

可安不知看起来可不是那样好说话的老好人,稍微不注意,这回合将眼前的墙壁消灭掉以后,说不定下回合就被安不知用“见习法师”这种人肉炸弹给长回去。跟之前由龙剑使用“长枪兵”的道理一样,安不知既然在开场一出手就是两只“见习法师”,那说不得他的牌库里到底配置了多少这玩意进去!

一旦被安不知补上一面藤蔓墙在自己面前,那可就不是好玩的事了,自己的部队被他杀掉,不仅会变成魔力,也会变成藤蔓墙,那时就对局势完全失去控制了。

于是他看了看手里的一张牌,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其实由龙剑当初在选择公会矮人时,并非就选择了防守反击,所谓的由龙剑,就是要以无可匹敌的气势出鞘,将敌人斩杀于刃下,这才无愧于他七剑之首的名号,这才符合他宣扬“攻击至上”的理论,而对于公会矮人来说,在很多种情况下都只能采取守势,唯独在一件事上能以主动的攻击打破僵局!

那就是强行破墙!

召唤墙是《召唤战争》的核心,是一切兵种诞生的源泉,只要在游戏开场打破敌人初始的召唤墙,敌人就将陷入极为窘迫的境地!这件事看起来很难,并且沼泽兽人的蔓藤墙对任何种族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唯独对公会矮人来说却不过是个笑话。

打定主意,由龙剑剑声大作,再次长身而起,在半空中发出恐怖的嘶鸣,高声对安不知喝道:“死!你这丑陋的兽人!”

话音刚落,一张事件卡已从他的手中弹出,围城!对一名指定对手的所有的墙体造成3点伤害!

无数烈焰石块凭空从由龙剑的身后出现,如世界末日般凶狠地砸在安不知的阵地上,鲜血育成的藤蔓墙在烈焰和力量中发出痛苦的悲鸣,竟像是有生命一般进行着挣扎和扭曲,但一切都毫无意义,很快它们便化为了飞灰,飘荡在这块战场的上空。

曾经洋溢着灰暗深绿色调的藤蔓乐园就此化为一滩黑土,无数的坑洼布满在沼泽兽人的阵地上,所有的蔓藤墙被一扫而空,就连他的初始召唤墙也同样承受了3点伤害。

观众席顿时发出一片惋惜的长叹声,谁都知道公会矮人手里有这张暴力到极致的事件卡,如果说对其他种族来说这事件简直就是惨剧,那么对沼泽兽人来说无异于世界末日!

安不知好不容易花了巨大的心力和时间铺就的局面,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

而这还不算完,由龙剑原本就准备好了的拆迁小队,虚晃一枪此刻从侧翼重新绕回到安不知的初始召唤墙的正对面,那拆迁小队由一名工程师和一名防御者组成,工程师顶墙直接开拆,这家伙1费1生命1攻击,但在攻击墙体时却加2点攻击,正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修仙:从心动大律师开始 翩翩蝴蝶妃 渣攻重生手册 总裁爱妻成狂 万古第一废材 异世铸造师 木叶之无限黑暗 崇祯:重征天下 江湖方圆 修仙之走近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