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东吴称臣金融改革(1/2)
随着司马懿死亡,梓潼也在魏军压境的第一时间宣布投降。 士罢了,所谓的军事才华,都是在他那精密的计算中完成的。而若非麾下将士们的配合,只怕就算他有再强悍的计算能力,也不能将计谋完全挥出来。
张铭的出现带来了太多的蝴蝶效应,不仅改变了庞统,也改变了司马懿和诸葛亮。三人之中或许有人比历史中的他更加强悍,但司马懿和庞统在尚未到达人生巅峰之前,过早出仕的结果,就是比历史中的他们略有不如。
火器时代的先一步进入,不仅使得一批三国时期的武将跟不上这个时代,也使得精于计算的文臣变得无所适从。战场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使得一些原本计算无误的计谋,出现了失误,一个个小小的失误,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尤其司马懿在成为一代名臣统帅之前,先一步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君主。以至于政治、军事逐步变成次要因素,帝王心术和平衡之术成为了他学习的重点。和历史中的他比起来,现在的他连三成都没有达到。
三个月的时间,魏军就将巴蜀之地完全占据,进一步开始南下攻打南中蛮夷。大量的先进医疗技术,以及慢慢完善的地理知识使得南中的六口毒泉完全失去了作用,保护南中的瘴气也没有了效果。
随着枪炮的不断射击,刚刚统一南中不久的孟获战死沙场,祝融夫人在随后被人现,并将她押到了陈留。其余如孟优、阿会喃等人,纷纷表示投降。
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祝融夫人的母族地位比孟获的部落要高,有她的帮助可以更好的稳定南中蛮夷的人心,直到魏国将其完全汉化为止。而最大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在野性美的基础上,透露出来的妖艳让人非常动心。
原本她是手下献给关羽的,就算关羽不要,至少可以给张辽或者马。
益州和南中开始纳入魏国的版图,在有心人的推动下,麾下百姓和学生都是叫嚷着南下灭吴,一举统一华夏。就在灭吴之战进入讨论阶段,并且即将实施的时候,东吴派出了张昭作为使者,来到了魏国都陈留。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递交吴国的国书。至于内容很简单,就是吴国打算以从属国的身份,向魏国称臣。
国书递交之后,监国亲王张铭以及一干文武开始讨论吴国这一举动的真实含义。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吴国并非害怕魏国,而是需要一点时间进行战争准备。
于是乎,就有人提出尽快对吴国进行宣战,趁对方立足未稳的时候,一举将其灭国;
然而又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主要论据就是魏国刚刚经历了匈牙利抗击战、秦国灭国之战,期间动用了太多的物资,并且也有不少士卒战死沙场,以现在魏国的实力虽说硬要打上一场灭吴之战没有问题,但金融改革即将开始实施,国内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再加上有更好的准备,才能减少灭吴之战中魏军士卒的损耗,所以提议不如接受吴国的称臣,并且准备个两年再行起战争。
最后显然主和派人士的声音更加响亮一些,又或者张铭的心中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软弱,所以在私人酒会的场合,非正式地答应了东吴的请求。
随后,在张铭的提议并且经过荀彧等人的讨论之后,魏国拟定了一张诸如修路权、港口通商权、矿产开采权等一系列不平等条件,扬言吴国一旦拒绝,那么东吴的请求他便立刻正式拒绝,并且开始灭吴之战。
张昭当时心中带着满腔的愤慨,但孙策的命令还是让他谨记于心,于是仔细看了一遍那份合约,现里面的条件几乎都是涉及商业的条令。并没有每年进贡、每年吴皇亲自前来朝拜什么的辱及吴国尊严的条文,仔细想想觉得没什么不妥的情况下,他代表孙策在合约上签了字。
于是,东吴正式向魏国称臣。而合约回孙策手中的时候,孙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将合约交给了诸葛亮帮忙看看,结果诸葛亮一看,立刻大叫张昭卖国。
的确,他不懂得什么叫做铁路,但他知道若是给魏国修建了那条叫做铁路的东西,那么魏国的士卒沿着铁路一举南下吴国便非常便捷了。要知道不少铁路是跨江建造的,这就使得士卒南下的时候,减少了就地搭桥的麻烦。
至于港口贸易权、矿产开采权就更加不用说了,一个涉及吴国的都财政收入,一个涉及吴国工业展的命脉。前面一个还有商量的余地,毕竟合约上并没有说不能收取赋税,只是后面那个可以商量的余地就小了许多。
只是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合约已经签订,最多是在细节上磨磨嘴皮而已。
之后又是三个多月的嘴皮战役,最终修路和贸易权上面吴国大败,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不过这没什么,交易可以带来赋税这对吴国也有好处,至于那些间谍的渗透,只能加派人马进行监控了;修路就更加没什么了,大不了战争的时候将桥梁炸毁,自从有了火药之后,破坏工作变得是那么的轻松。
而唯一有所进展的就是采矿权了,魏国承诺不参与开采吴国的铜矿、铁矿、金银矿等涉及金融和军事原料的矿产,但其余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梦欢迎您
帝女昭阳:重生之凤逆天下
龙与地下铁
直播凡人修仙传
重生之全能狂少
仙路插班生
校草是美人鱼:少爷,轻点吻!
重生之意难忘
从斗罗开始的穿越生活
全民成神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