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全是受益者(2/3)
国公,就是李勣,是如今大唐军方第一人。>
被安文生这么一说,苏大为背后冷汗都出来了,头脑顿时清醒许多。>
“真是如此吗?”>
“是不是我不知道,毕竟我又不是陛下肚子里的虫,不过,我想应该不会差太多吧,陛下可不似外人看得那么柔弱呢。”>
安文生嘿的一笑:“敢收武才人,分明是极有主见的雄主啊。”>
这话音刚落,对面袁守诚一扬手把一个酒杯掷过来,打得安文生闷哼一声。>
“你小子真是喝多了,陛下的事岂是你能编排的?喝你的酒,再不然我把你扔出去。”>
“咳咳!”>
安文生揉揉发红的额角,似乎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了。>
闭口不再说这事。>
只是低头喝酒,想把尴尬化过去。>
苏大为心里,一时掀起滔天巨浪。>
他细细咀嚼刚才安文生说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突厥狼卫在长安引起乱子,看起来,做皇帝的李治是吃亏了。>
但是,真的亏吗?>
据说当夜死了不少官员,那些人,大部份都是长孙无忌的人。>
而且,军方几位重要宿将的态度,特别是李勣的态度,李治现在应该是有把握了。>
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便是通过军功和封赏,收这些宿将之心。>
再想深一点,正是有突厥狼卫在长安这么一闹,大唐对西突厥还有高句丽,便有了冠冕堂皇的动手理由。>
这何止是一箭双雕,简直是计计连环!>
不要以为大唐动手不需要理由,名义上,西突厥的官员都是大唐封的,高句丽也对大唐服了软,百济和新罗甚至都被归为外藩一类了。>
只有倭国离得远了点,但也是向大唐送遣唐使,接受朝贡体系的。>
统统算是大唐的小弟。>
何况大唐是要打开门做生意,无缘无故向自己的“小弟”用兵,还想灭人国,你让西域诸国怎么看?>
丝绸之路还做不做了?>
再则,大唐到李治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位皇帝,天下承平,百姓厌战。>
任何王朝,经历三代,外部环境大体安定下,天下都希望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打仗,是军人的荣耀,可不是百姓之福啊。>
当年隋炀帝便是不明白这个道理,频频对高句丽用兵,弄得天下鼎沸,结果身死果灭,沦为笑柄。>
但这一切阻碍,在上元夜突厥狼卫大闹长安,甚至企图刺杀李治之后,全都解决了。>
所谓主辱臣死。>
盛世大唐,如果君王被外敌行刺,扰乱都城,还没有所反应的话,就算李治答应,全长安,全大唐的百姓,能答应吗?>
这便是民心所向。>
“厉害,厉害啊……”>
苏大为苦笑着,吞咽了一口烈酒。>
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次要的,唯有杯中杜康,能解千愁。>
事情是不是他想的那个样子,谁也说不好,只能说,从结果上推,确实对李治极有好处。>
这件事上,长孙无忌有好处,可以让李治的注意力,从朝堂之内,转移到周边敌国上。>
对李治也有好处,可以看清谁忠于自己,可以有理由对外动兵。>
对那些军方大小将领,同样有好处。>
武人的功名唯有马上取。>
谁不想觅个封侯?>
苏定方这把宝剑,都封存二十年了,只等出鞘见血。>
所以,突厥狼卫这件事,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对大唐朝廷中各方都有好处。>
唯一没好处的是谁?>
恐怕只有那晚的长安百姓,还有死掉的那些金吾卫了。>
苏大为皱了皱眉,不再深想下去。>
自己只是一个不良人,想那么多有什么用。>
“阿弥。”>
袁守诚拿起一根筷子在杯上轻轻一敲,发出“叮”的一声。>
“我之前听说你查案之事,据说你在查安定公主案子时,只用了十二个时辰,便给出答案,连赵国公都认了。”>
“呃,那个其实是以讹传讹罢了,我只是给出推论,但其实,很多事涉及到人心,是无法判断真伪的。”苏大为想起当日之事,摇了摇头。>
“对啊,人心嘛,最难捉摸,所以何必自寻烦恼,论迹不论心吧。”>
袁守诚白胡子翘了翘,沾到桌上的酒水,他忙伸手抚平。>
接着又道:“我倒是对你提的一个想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将门嫡女:第一毒妃
无敌小农民
逆袭的通信兵
修仙百艺
战贩:霸主先兆
神算小村医
太子爷纨绔记王安苏幕遮
我的一位仙子道友
华娱之星光闪烁
重生之领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