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36章 咄咄逼人(1/2)

镇南王赵拓育有三子。

分别是长子赵昌,次子赵盛,幼子赵兴。

普陵城战役后,赵昌在残兵败将掩护中,侥幸逃向南方,立足乾州。

赵盛却没有如此幸运,他与赵拓陆续被俘虏,长期来被囚禁在长川城里。

季玄陵前去龙城贺寿前,计划着归来后,尝试劝说赵拓,借赵拓在荆襄四州的声望,兵不血刃夺取高唐州,江州。

赵拓不幸暴毙身亡,打乱季玄陵的计划。

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把希望寄托在声望较低的赵盛身上。

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两军秦军,已经像浩浩荡荡洪流,滚滚南流。

战事,一触即发。

若成功游说赵盛,借赵盛在荆襄四州的声望,招降赵昌统帅的残兵败将,拉拢赵兴麾下高唐州,江州的军队。甚至,拉拢三地的官吏,令他们临阵倒戈。

造成高唐州,江州,乾州,军心紊乱,人心动荡。

秦军趁机浑水摸鱼,复出极小的代价时,占领南方三州,扩大秦国的疆域。

神都。

东南角。

一处小巷里,青石铺地,两旁白墙林立。

巷外通往巷内,坐落着不少大户人家,尽管比不上城内的权贵,豪绅,但比寻常人家富庶许多。

这是片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住宅区,街坊邻居和睦,平常街道巡逻的衙役都甚少前来。

季玄陵带着护卫,穿梭幽静的小巷里,不时有人推开黑漆木门走出来,与他擦肩而过。

遇见带甲的兵勇,偶遇的人眼里不由得生起惊惧与好奇。

深入百步有余,武元魁止步,指着一处房门,低声向季玄陵嘀咕几句。

此地,正是赵盛与家人的住处。

秦军攻陷长川城,杀进镇南王宫里,季玄陵仅把赵宜人,柳香君纳进后宫。

赵拓的其他妃嫔全赏给众将士,宫里郡主,城内赵盛的妃子,全被集中起来,安排住处,统一管理,他没有欺男霸女。

随着赵拓暴毙身亡,赵盛与家人被安排在此。

宅子外,没有衙役,兵勇巡逻,却隐匿许多便装的秦军,监视赵盛,防止他们逃跑。

初始,赵盛很不适应囚徒的生活。

他是世子时,在长川城风头正盛,逍遥快活,凭着世子身份,城里所有都要恭维他。

今好像被猎人捕捉的野兽,全囚禁在笼子内,生死难料。

他想过逃跑。

可惜凡是帮助他逃跑的人,无一例外都莫名失踪,是夜,尸体总会无声无息的出现在宅子某个角落里。

而他,每每靠近城门时,总有素未谋面的人出来,警告他莫要出城。

反复几次,赵盛心如死灰,再没萌生逃跑的念头。

渐渐的,他把希望寄托在兄长赵昌,幼弟赵兴身上,祈祷他们尽快挥师北伐,反攻秦国,救他于水火中。

平日里,他经常与街坊邻里闲聊,拐弯抹角询问荆襄军,秦军的动向。偶尔前往茶楼里,寻找南方前来的商人,了解赵昌,赵兴,大康各地的形势。

局势比他料想的更糟糕。

秦王前往龙城贺寿,竟迎娶大乾公主,与之结盟。

大乾的龙骑,陆续撤出大康。

赵盛知道大乾的厉害,也清楚大康的实力,龙骑撤出大康后,赵盛渐渐变了。

变得安分守己了。

很少外出,不再刻意前往茶楼,打探赵昌,赵兴的消息了。

哀莫大于心死。

他把逃跑念头深深藏在心里,更不敢萌生举兵谋反的想法。

与三名妃子,两名郡主,几名丫鬟,生活在庭院里。

此后,再没有人来骚扰他,他也落得清闲。

年关时,季玄陵身在龙城,长川城守将派人给他送来钱粮,过节的礼物,仍把他当作荆襄的世子对待。

书房里,赵盛习练书法时,一名丫鬟叩门,脆声说:“世子,秦王来了。”

秦王来了?

哐当一声,赵盛攥着的毛笔落在宣纸上,浓墨四溅。

他平静的面孔中,浮现出几许惊色,心里好似受惊的鸟儿,扇着翅膀呼哧,呼哧飞起,紧张的厉害。

长川城里一系列变化,他也略有耳闻,尽管没有刻意了解,茶余饭后,巷子里的街坊邻居也时常侃侃而谈。

秦王在整顿军马,随时南征。

这个紧要的关头,秦王为何突然前来他的宅子里。

一时,赵盛惶恐不安。

难道季玄陵南征前,准备把他杀人灭口?

还是说季玄陵欲霸占他的妃子,妹子?

赵盛想逃跑。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自己几斤几两,他非常清楚,想在秦军监视中逃离堪比登天。

迫不得已,赵盛理了理衣衫,长呼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绝鼎丹尊 始皇假死:我篡夺皇位 王婿 穿越之复仇 秦皇纪 丞相家的小娇娘 穿甲弹 妻调令 时光和你都很美 让你回收废铁,你带回万吨级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