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国主(第二更!)(1/2)
张可望一直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
只不过张献忠还在的时候他的野心一直被压制,不得不有所收敛。>
张献忠突然死亡却给了张可望机会,使得他能够填补张献忠死去留下的权力空缺。>
权力就是一剂春药,可以让人迅速的膨胀。>
至少在眼下,以大西皇帝自居的张可望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
只要能够抵挡的住清军的这一波攻势,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军屯。>
军屯是张可望最为推崇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一切优质资源都会得到集中分配。>
在太平年景这个优势或许并不明显,但在乱世,这毫无疑问是效率最高的模式。>
张可望对于军屯的推崇说来还是源自于明太祖朱元璋。>
这位泥腿子皇帝对于军屯大力推行,依靠着军屯发家最终坐上了龙椅。>
张可望想要复制这一过程,他也知道这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必须得去尝试。>
当初朱元璋起事时难道就可以断定自己将来一定会得天下?>
还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水到渠成才继位称帝。>
张可望自诩不比朱元璋的资质差,凭什么朱元璋做到的他做不到?>
缺的只是一个时机罢了。>
张可望深吸了一口气攥紧了拳头。>
他有这个信心夺取天下,成为一代雄主。>
当然,眼下当务之急是击退来犯的清军,保证大西军对于四川的控制权。>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后面的诸多事宜才有意义。>
...>
...>
“报,启禀陛下,有来自东边急报!”>
张可望正在为如何应对清军的猛攻而犯愁,突然有亲卫来到殿外高声唱报。>
张可望皱了皱眉,还是叫亲卫把急报呈递了上来。>
这个时间点,从东边来的急报...>
张可望还是感到很好奇的。>
待他拆开信纸来看的一瞬间,精神为之一振。>
这是张定国的亲笔信!>
张可望与张定国这么多年来朝夕相处绝不会认错。>
张可望十分激动,连忙看了下去。>
信的内容很简单,说了两点,一是张定国正和清军激战于魏城。二是请求成都方面严加防备,清军随时可能杀往成都。>
只是通篇没有提到张可望。>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张定国既然已经到了魏城肯定已经见到了保宁的惨状。这种情况下认为张可望已经死了也很正常。>
张定国不可能意识到张可望死里逃生,更不可能意识到张可望已经逃往成都。>
张定国写这封信只是单纯的向成都方面示警,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激战做好准备。>
换言之,成都的守将是谁,主事人是谁根本不重要,张定国只是在尽自己的义务。>
张可望感慨万千。>
危难之际张定国这支兵马尤其显得关键。>
张可望当然要争取。>
当然他不是以张定国义兄的身份,而是以大西皇帝的身份。>
他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告知张定国他已经登基称帝,并要求张定国对他效忠。>
如今张献忠,张文秀皆死。大西军中唯一有实力威望和他分庭抗礼的就只有张定国了。>
张能奇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止差了一星半点。>
只要张定国愿意俯首称臣,张可望便能整合大西军阵营全部的资源,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主。>
所以他急不可耐的写了回信,回信之中便以皇帝的口吻命令张定国停止与清军缠斗,速速率部回援拱卫成都。>
写好信之后张可望将其封好命人火速送往魏城。>
如今的形势实在是太混乱了,但也正因如此,让张可望觉得十分刺激。这场春秋大赌他一定要下注且一定要赌赢。>
...>
...>
文安之静静看罢圣旨,喟然长叹一声:“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想不到东虏已经越过大巴山进犯四川,并且大败西军于保宁。>
张献忠也在这次战斗中意外战死。>
文安之当然不会怀疑圣旨的真实性。>
据说陛下设立的内厂军情司在各地都有探子。>
这些探子平日里看来与寻常百姓无异,故而不会引人怀疑。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却能得到极为重要的情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炎魔道
少年帝国
红楼之贾敏的逆袭
[综]用绳命推销的男人
电子竞技没有直播
灵泉空间:山里猎户爆宠小悍妻
顶尖神豪
重生盛世星途:女神归来
巨龙年代
临道仙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