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1/3)
宣室内, 景帝坐在屏风前, 面前摊开一册竹简, 手中的笔却迟迟没有落下。宦者禀报太子请见, 景帝倏然回神, 随手放下笔, 将竹简推到一边。>
“让太子进来。”>
“敬诺。”>
宦者退出殿门, 少顷,刘彻迈步走进。>
相比两年前,刘彻的身量拔高一截, 面上的婴儿肥逐渐消失,轮廓变得锐利,眸中蕴藏刀锋, 彰显出杀伐果决的性情。>
“父皇。”>
刘彻正身行礼, 坐到景帝面前。>
“今日太傅讲何书?”>
“回父皇,太傅今日讲儒学。公羊博士以家学成书, 太后亦有夸赞。儿学后, 实获益匪浅。”刘彻回道。>
“嗯。”景帝颔首, 忽然话锋一转, “可遇见临江王了?”>
“儿在殿外同伯兄叙话, 伯兄言将在长安停留一段时日,邀儿过府。”>
“临江王自请为庶人, 北戍边郡。”景帝看向刘彻,沉声道, “太子以为如何?”>
刘彻愣一下, 对上景帝锐利的视线,脑中出现短暂的空白,声音出口,竟有几分沙哑:“父皇,伯兄已经请夺封国……”>
刘荣是否真正侵占太宗庙土地,已经不再重要。中尉郅都过府对簿,刘荣当面承认罪过,更亲笔写成条陈,上呈天子请夺封国,事情至此,即已盖棺定论。>
王娡曾找过刘彻,提及临江王认罪、景帝却迟迟没有下令处罚之事。>
对于她的话,刘彻基本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打算放在心上。王皇后说得越多,刘彻越是不耐烦,以致于母子俩越行越远,除了请安,太子去椒房殿的次数屈指可数。>
这一切景帝都看在眼里,自始至终没有插手之意。窦太后忙着教育陈娇,对处置王皇后也少了几分兴趣。程姬乐看王皇后的笑话,背后没少同人讥讽,当面却收敛许多,让王皇后想发怒都找不到借口。>
阳信倒是想为王娡出气,不想行事鲁莽,又被激了几句,当面口出不敬,被程姬抓到把柄,一状告到窦太后面前。窦太后不耐烦理这些糟心事,皇后母女外带程姬一起吃了挂落,>
事情到此并没结束。>
哪怕远在封国,程姬的三个儿子也能获悉长安的消息。知晓母亲被阳信当面辱骂,三人都是怒火中烧,尤以江都王刘非为最。>
七国之乱爆发时,年仅十五的刘非就上书请出兵,在战斗中立下大功。虽有骄奢之名,在景帝诸子中也是位列前茅,称得上颇有建树。>
闻听母亲受辱,刘非不顾国官阻拦,执意给景帝上书。>
刘非暴躁归暴躁,却没有蠢到指责皇后,只将矛头对准阳信公主,责她骄横无礼。扛着孝敬大义的牌子,他牢牢占住道理,压根不担心被人指摘。>
景帝在潜邸时,程姬先于王皇后受宠,地位也高于后者。入宫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王皇后始终低程姬一头。>
现如今,王娡的儿子成为太子,自己也登上皇后之位,彼此的地位发生变化,但这不代表王娡的女儿就能对程姬无礼!>
一个没有依仗的宫人,和三个儿子都是诸侯王的宫妃,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换成寻常宫人,阳信骂也就骂了,顶多事后被口头教育几句。但她当面口出恶言斥喝程姬,不单是不敬庶母,更是在羞辱三个手握实权的诸侯王!>
无论原因为何,阳信所行不容抵赖。继刘非之后,刘余和刘端也先后上书,身为亲子,他们绝不能容许母亲被这般羞辱!>
责令对阳信严惩之后,景帝召来刘彻,将刘非三人的上书摆到几上,让他当面看清楚,仔细想明白,看一看后-宫中的一件小事,在前朝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哪怕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权力受到压制,哪怕刘非三人的实力加起来也比不过梁王刘武,但是,只要他们下定决心,照样能在朝堂掀起不小的风雨,酿成预料不到的祸患。>
想起江都王的上书,联系景帝关于临江王之问,刘彻喉咙发干,话说到一半,无论如何也说不下去。>
然而,他终究还没有断绝亲情。想到幼年时临江王带他玩耍,遇到栗姬和王皇后气不顺,还拉着他躲到殿后,递给他从宫外得的新奇玩意,刘彻攥紧手指,伏身在地,坚定道:“父皇,请留伯兄在宗室,允伯兄戍边所请。”>
景帝凝视刘彻,许久不发一言。>
刘彻心中忐忑,伏身在地,汗水一点点从额心沁出,打湿了眼皮,视线随之变得模糊,隐隐有白点闪过。>
“起来。”>
“父皇……”>
“起来!”>
刘彻心头一颤,本能地直起身,抬头看向景帝。本以为会面对后者的怒火,未料想,景帝却是在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梁
七年征战,无敌归来,横扫天下
爷,小厨娘靠美食俘虏全京城了
玄学丑妃算卦灵,霉运通通都退散
独得王爷恩
海贼之碧龙大将
团宠小福宝:我靠空间在荒年无敌了
次元都市
重生东京黄金时代
乡村小神医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