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1/3)
自七国之乱后, 景帝对诸侯王愈发警惕, 屡次设法削弱各王国势力, 只是一直收效甚微。>
高祖定下的规矩, 诸侯王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利, 可以在王国内豢养军队。这让景帝如鲠在喉, 却始终没有太好的办法。>
此次太子大婚, 各诸侯王奉召入京。>
从二月初开始,运送贺礼的队伍就陆续抵达,入长安的车驾接连不断。不提实力强盛的诸侯国, 即使是封在边陲的代王,送出的贺礼同样价值不菲,长安百姓可谓大饱眼福。>
纵观各王国, 梁王之外, 属鲁王、江都王和胶西王送的贺礼最多。>
之前三人合力逼阳信公主低头,压下椒房殿, 这次送上重礼, 既为弥合同太子之间的裂痕, 也是在景帝面前表态, 证明他们对太子并无不敬。前番举动实出于激愤, 母亲被叱喝羞辱却无动于衷,岂是人子所为。>
无论此举是否出于真心, 三人主动低头,刘彻自然要有所表示, 至少要做到表面上的兄友弟恭。>
对此, 椒房殿再不满都是无用。>
随着诸侯王陆续抵达,长安变得愈发热闹。>
城北的商铺、客栈、食肆日日爆满,街道上变得熙熙攘攘,行人接踵摩肩,举袖为云,热闹得超出想象。>
长安宫内,诸侯王见过景帝,又往长乐宫请见。>
因梁王到来,窦太后心情愉悦,对人和颜悦色,说话异常和气,倒真似个慈祥的老太太。>
心情好的还有刘嫖。>
婚期将近,陈娇被接回堂邑侯府,得窦太后指点,不再公然和刘嫖顶嘴。甭管刘嫖说什么,她愿意听就听,不愿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实在不行就附和两句。>
自此,母女俩的关系渐有缓和,再无任何不好的传言,让宫内的王皇后好一阵诧异。>
田蚡仍未复官,仰赖王皇后的关系,才得以出入宫内。每次见面,都会带来宫外的消息,重点提及堂邑侯府。>
“阳信的事不成,需得另想办法。”>
陈娇的改变让王皇后心生警惕。>
因边塞呈上的密报,长安贵人们抓紧清理府内。在窦太后的压力下,馆陶都变得老实起来,府内的讴者舞女少去大半。>
这种情况下,阳信往刘彻身边送人,必然会引来关注,不可能进行顺利。>
“此事不可为,却非没有他法。”田蚡吃下一块蜜饼,老神在在地端起漆盏。>
“何法?”>
“太子成婚之后,身边不会仅有太子妃。”>
“都说这事不成。”王娡皱眉。>
“阿姊莫急,且听我言。”田蚡放下漆盏,嘿嘿一笑,“宫外的美人不能送,从宫内选的呢?”>
王娡沉思片刻,再次摇头:“此事不可。”>
单是长乐宫那一关就过不去。>
“不为怎知不可为?”田蚡笑得不怀好意,“高祖定下的规矩,太子成婚,太子妃为正,亦当有良娣、孺子。太子妃再骄纵,岂能违背祖制?再不成,直接从朝官家中挑。”>
王娡神情微动。>
田蚡现出几分得意,又很快压下去。>
天子急于为太子夯实根基,此前问罪周亚夫就是征兆。>
选官员家中好女,避开不能为妾的几家,事情不会有任何阻碍。此事若成,对太子有诸多好处。皇后提上几句,只要天子心动,长乐宫再不满,照样别无他法。>
“阿姊,此事宜早不宜迟。”见王皇后心动,田蚡再接再厉,“如被长乐宫和堂邑侯府抢先,再动手就晚了。”>
对于田蚡的担忧,王皇后嗤之以鼻。>
陈娇的性子虽然改了不少,但立场所致,绝不会主动往太子身边送人,必要抓紧时间独宠得子。>
馆陶好歹是长公主,给天子送美人就算了,往侄子身边-塞-人,她还要脸不要?>
“阿姊,不可轻忽!”田蚡正色道,“堂邑侯女得长乐宫教导,岂能如数年前一般?”>
“此事不能急。”王娡了解景帝,纵然心动,也要按捺下来,知道事情绝不能急。如非这份心性,她也不会受到恩宠。>
近两年恩宠渐淡,景帝至椒房殿的次数越来越少,程姬没少在背地里笑话。这种处境让王娡清醒过来。>
她高兴得太早,失了沉稳。>
皇后可以废,太后才能稳居宫内。>
目前最紧要的是修复和太子的关系,而不是本末倒置,凭空给自己添麻烦。>
故而,她严令阳信彻查府内,遣散讴者舞女。听到田蚡的提议,她的确心动,但也不打算马上执行。>
窦太后已经老了,太子年纪还小,今后有的是机会,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天从全球高武开始
这个武圣只想当官
绝地英雄王者归来
农村女婿
总统大人成长记
修真系统:被夺舍了
大魔王的佛系日常
赠尔情深
无敌从激活太虚鼎开始
快穿之男装大佬狠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