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丰收(1/2)
清凌卫对周边土匪窝的清理持续小半年, 整个南关府都被细细扫过一遍, 短短半年内, 清凌卫的名声已传遍大江南北。
清凌卫渐渐传出侠义之名,清凌卫所过之处, 百姓夹道欢迎,无数女娘或羞怯或直接地对清凌卫将士示好。一年前, 清凌卫的婚事还需沈歌等人百般操心,此刻仰慕清凌卫者众多, 莫说正妻, 愿意为妾者亦不少。
荀飞光治军严明,清凌卫上下风气极正, 女娘们的仰慕归仰慕, 正式成婚还需三媒六聘,并未出现过私下往来之事。
沈歌倒从此处发现了某个问题。
“有何问题?”荀飞光快速将近事回忆一遍, 最终也未想出哪里有不妥之处。
沈歌枕在他大腿上, 闻言扬了扬手中的书,“荀哥, 你难道没发现, 清凌卫的名声只在百姓中流传,并无话本讲清凌卫的事么?”
“嗯?这又如何?”荀飞光看着他白皙的俊美脸庞,一时有些不解。
沈歌玩着他修长的手指,抬眸与他对视,道:“许多百姓传我们清凌卫的名声,说明我们清凌卫确实得人心, 但若没有话本新戏来说这事,纵使我们清凌卫得人心,一旦有人暗中授意,要抹黑我们也比较容易。”
荀飞光很快便反应过来,“我们需将清凌卫做的事讲得深入人心?”
“对,就是这个!我居然不记得宣传工作,现在要起步就晚了。”沈歌一骨碌从坐起来,也想起无人给他们写话本写戏的话,他们可自个操作,于是忍不住道:“不成,我得去为我们清凌卫写些话本出来,还有戏本子也得写,到时让人去说去唱,也博个好名声。”
纵观古今,处于弱势地位要翻身,起码得名声好。
看三国便知晓,刘皇叔也未见什么才干,因名声好,天下人就偏着他,写书写信都要赞他一声。反观曹丞相,诗词谋略无一不通,背着个奸雄的名声,哪怕乡野村夫,提到他也会骂一声曹贼。
沈歌前世哪怕只是一名文科学渣,对马|列等内容也熟得很,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便是宣传。
宣传得好,改朝换代也不在话下。
荀飞光见他这着急的模样,不由摇摇头,“再赶也不必争在一朝一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呐。来,荀哥,快帮我磨个墨。”沈歌索性拉着他到书桌前,取下一只毛笔,“这些话本我都写惯了,清凌卫做的事情我大致也知晓,只需多描摹描摹,用点技巧便是。”
沈歌先写的乃是话本,他写话本的本事早已练出来,写清凌卫之事时按照章回小说写,再融入前世武侠小说的技巧,一卷书写得跌宕起伏。
荀飞光在一旁看他写,顺便帮他磨墨。
一会儿工夫,沈歌手下已成篇。写了大概一个时辰,第一章已初步出来。
“如何?”沈歌将墨迹未干的话本递给荀飞光看。
荀飞光看着他写,此时再看一遍,仍不由附和地叹道:“善。”
沈歌现今早已不是那个在坤究县靠写话本挣饭吃的小秀才,他话本写出来,不必等,立即就有人取去印,接着送至各个书斋售卖。
很快,酒楼茶馆中的说书先生也着手说关于清凌卫的新故事,与此同时,不少戏班子紧锣密鼓地排有关清凌卫的戏。
短短几日,聊清凌卫的事已成南关府闲聊时的一股风潮,许多人闲下来都喜欢说上几句,有说话本上的,也有说自己听到的。
清凌卫的传说由沈歌起了个头,接着在民间飞速流传,经过各种各样的加工,清凌卫的故事很快便往北边流传而去。
朝廷向来关注南关这头,尤其注意荀飞光这边的事宜,一听到清凌卫的传说,朝廷上的老狐狸们都是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势头。
据说皇帝接到密报后当场摔了杯子,气得脸红脖子粗,直喘着说道:“狼子野心!长此以来,南关知清凌卫,知荀飞光,可还知晓朕,知晓我大燕?!”
底下人噤若寒蝉,半点声都不敢出。
大皇子伴驾,等皇帝怒气稍减,他捡起地上的奏章,低声问道:“父皇,可需将荀飞光叫回来?”
皇帝沉默一瞬,最终阴沉着脸,仍是摇头,“罢,纵使将他叫回来,清凌卫诸人也不过由明转暗。”
此话一出,朝廷的弱势尽显无疑。
荀飞光这么些年来南征北战,吃的苦不少,收获亦不少。他大燕军神的名头早已深入人心,朝廷上下绝不敢有人明着跟他唱反调。得罪别人还好,得罪这一尊杀神,说不定什么时候脑袋就要搬家。
荀飞光若真狠起来,说不得大燕江山得改姓荀。
朝廷上下忠臣虽多,却也没有谁想用自个的脑袋去试一试荀飞光的刀利不利。
大臣们不敢硬抗荀飞光,皇帝对上荀飞光时心里亦毫无底气。前些年他放任人毒害荀飞光,君臣之间的情谊几乎毁于一旦,此刻皇帝哪怕再有信心,也不敢去试试荀飞光是否真的会造反。
皇帝手摩挲着桌子,脸色越发阴沉,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仙子越难受,我修为越大涨
最强男秘
全家带着千亿物资去逃荒
空间囤货养崽崽
玄学老祖回归后,制霸热搜爆红!
寻金记
隰有荷华,穿成始皇的女儿
全职相师
侯府小丫鬟
帝国之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