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顺耳(1/2)
自家的团圆饭,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闵老太太得意坏了,一杯接着一杯饮酒,话里话外,都是儿子得力。>
“儿子给你送终,女儿能给你捧牌位了?”闵老太太抿了口酒,“还给西林胡同送什么金镶玉,我们令峥、令澜出生时,都没见你上过多少心。”>
本该是高高兴兴的一桌饭,叫闵老太太絮絮叨叨一通,谁也不痛快。>
徐老太爷气得够呛,拍着桌子道:“我还没老透呢!现在就惦记着捧牌位送终,你怎么不先去山上替我把坟做了?”>
这话说得极重。>
闵老太太唬了一跳,对上徐老太爷的怒火,酒气醒了大半,也晓得自家太过得意忘形了。>
看得懂眼色是一回事,乐不乐意收敛又是另一回事。>
闵老太太显然是那个不会收敛的人。>
这对老夫妻眼瞅着又要闹起来。>
徐砚有一年多没有见到这等场面了,他一路车马劳顿,哪想到吃顿饭还有争执在等着他。>
他也没有精力劝和,干脆借口疲惫,告罪离席。>
闵老太太记挂儿子,一听徐砚累了,哪儿还有心思和徐老太爷争口头长短,当即暖声暖语的关照了儿子儿媳一番,让两房人都散了。>
清雨堂里闭了门,徐砚靠坐在罗汉椅中,闭目养神了一刻钟,整个人才清明过来。>
“金镶玉是怎么一回事?”徐砚睁开眼睛,示意杨氏在边上坐下,他回京不过半日,又进宫面圣,家里的事情还弄不清楚状况。>
杨氏讪讪笑了笑。>
做媳妇的与丈夫抱怨公爹婆母,原不是个合适的举动,但杨氏晓得徐砚性情,其中是非他能辨别。>
再者,她真要埋怨的也不是公婆,而是娘家人。>
“我从头说吧,”杨氏理着思绪,道,“原是我娘家那儿出状况,老爷与小公爷、黄大人一道肃清两湖官场,杨家里头不怎么看好。>
他们担心圣上震怒,他不会处置小公爷,可能就拿老爷与黄大人开刀了。>
因而过年时,我母亲话里话外就要与我们划清界限,不再让我与娘家往来。>
我虽是妇人,却也知道老爷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利事,打压贪官污吏、为民求福,这搁到哪儿都是没有错的。>
哪怕老爷因此遭到贬谪,您也是做了一个朝廷官员该做的事,后世自有明辨。>
我自是会与老爷同进退,娘家那儿既然不辨是非,那疏远了就疏远了吧……>
这半年多,已经断了往来了。>
徐家与杨家分道扬镳,外头一直有些传言,觉得我们徐家往后势单力薄了。>
重阳那天,好似有人在老太爷跟前说道,把老太爷给气着了,又觉得老爷在官场上没有一个能互相扶持的亲戚,就想到大姑姐了。>
云齐媳妇上个月刚生了个儿子,洗三时依旧没往侍郎府送帖子,我们也就没有去。>
老太爷想与顾家走动起来,使人送了个金镶玉给孩子,老太太就……”>
杨氏这番话说得漂亮又顺耳。>
不好的都是由她娘家而起,公爹婆母矛盾,也是叫她娘家闹出来了,反正不是老徐家的不是,而她的立场也摆得明明白白。>
徐砚听罢,感慨不已。>
他身处官场,自然晓得岳家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他也不是没有设想过被打压的可能。>
黄印是孤家寡人、孑然一身,什么都不在乎,徐砚不同,他上有老下有小。>
可为了保全自家,而不顾心中道义?>
读书科考、入仕为官,徐砚自有抱负,知道善恶,明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哪怕是沿着岳家铺的路青云直上,为了前程也做过些睁只眼闭只眼的事情,官场上的圆滑、合流,他一概都懂,也混得不差,但心中的血还是热的。>
身处一片泽国的两湖,看到家破人亡的百姓,没有人能视若无睹。>
在灾区的每一天,都是给心中的炉火添一小撮稻草。>
况且,谁又能说,与蒋慕渊、黄印一起把两湖翻过来,一定会遭受圣上的怒火呢?>
徐砚认为他的选择没有错,会给徐家带来的也不一定是灾难,可杨家在元月里直接给他的仕途定了“死刑”,又叫对娘家掏心掏肺的杨氏都不许上门去,这就做得过了。>
岳家那几个老太爷、老太太,在做人为官的道义上,想得还不及他的妻子明白。>
至于自家……>
徐老太爷念起了女儿,根源上是为了他这个儿子,而闵老太太与继女的矛盾不是一日两日了,没什么好说的。>
“都说子不言父之过,”徐砚感叹道,“但在大姐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生凶猛:老公,别太馋!
宿主今天又罢工了
魔方位面系统
盖世牛人
契约成婚,首席的入骨蛮妻
邪恶总裁的宝贝儿
不死狂兵
疯魔殿
八年“缉妻”
柯南之我真的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