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钦差大人(2/3)
游历大燕皇朝,敦促监督各地办学治学的风气。皇上征得太傅意见,非常爽快的同意了燕泽誉的请求,着他以翰林院监察的身份,到各地督学。
燕泽誉临行前,悄悄将那份6个管理的完整文书,送给工部尚书唐大人,喜得唐大人眉开眼笑,这一份大礼,足够他在同僚跟前炫耀很久。
得知燕泽誉离开京城,燕泽廉眯着眼,瞧着一脸得意的燕泽润:“三弟,你不觉得老四这时候离开有点奇怪吗?”
“奇怪什么?”燕泽润是燕泽廉府上的常客,他捻了一颗红枣,扔到嘴里:“没人给他撑腰,他留在京城等着二哥收拾他不成?算那小子聪明,溜得快!”
“老大那里你盯得怎么样?母后一味的护着他,你可千万要小心为上。”燕泽廉一想到崔皇后的谆谆教导,心里就烦得要命,凭什么就因为长他两岁,燕泽明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放心吧二哥,凭咱哥俩,早晚让老大栽跟头,总是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看他能得意多久?”燕泽润一脸阴沉,没了往日吊儿郎当的模样:“管教他这辈子也翻不了身!”
冬令时节,工程现场人心浮动,寒冷的天气,江边的风像刀割一样,吹得大家瑟缩不已,莫云昭眼见进度缓慢,索性来到李侍郎营帐,商量办法:“李大人,据下官对气象的了解和观察,近日恐有降雪的征兆,天气如此寒冷,也不利于施工,不如趁此机会,让大家休整一下,等天气稍微回暖再开工?”
“莫大人所言甚是。”李侍郎点点头:“不过,京城如今已是大雪皑皑,南方的工人休假期间可以回家探亲,北方人氏恐怕难以回家团聚。我担心,大家闲下来聚在营帐会无事生非。”每年冬天降雪,都是李侍郎最头疼的时候,有事情做还好,一旦闲下来,这些人就很难管理。
“大人不必担心,下官已经了解过,我们这些管事和工人里,很多人以前都没读过书,咱们花点钱请私塾先生到营帐来教大家认认字,听听故事,有事情做,就不会生出事端。”
“都是些乡野村夫,他们愿意读书?”李侍郎不太放心的问道。
“下官平日巡视时,手执书册,休息时会给大家讲一些逸闻趣事,稗史传言,闲暇的时候也征询过大家的意见,很多人跃跃欲试。”莫云昭淡淡一笑:“其实以后工程换班,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劳逸结合,省得很多人只知道到镇上酒馆喝酒。”
“行,那就先试试看。”李侍郎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抱着一试的态度。
没想到消息传出去的第二天,营帐里挤满了报名上学的人,看得侍郎大人目瞪口呆。很多南方可以趁空回家的青年男子,也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要求留下来学习。惊讶之余,李侍郎只好再多请了一位私塾先生。
“为什么留下来学习?”某天学习结束时,李侍郎看到一位长相俊秀的青年,随口问道。
“大人。”青年一脸惶恐,赶紧鞠躬:“回大人的话,草民想学习莫大人。”青年挠挠头:“莫大人说人到七十、八十都可以学习,我们这个年纪,是学习的好时候,学好了还可以考状元。”
“好,好好学!”李侍郎点点头,看着热情学习的年轻人,不禁叹了口气,他倒是忘记了一件事,这些人自小生在贫寒人家,多数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对于状元郎,天生就有一种仰望的态度,莫云昭以自身做榜样,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机会,画一张大饼,比起任何说教,都来得有效。人才,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侍郎大人慨叹一声,钻进大帐,将这里发生的事情记下来,快马呈报给工部尚书。
“做得好,皇上,这个探花郎,还真是头脑活,点子多。”太傅看着皇上递给他的文书,不禁连连赞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莫郎中这一招棋走得着实妙!来年开春的工程,必然会更加事半功倍。”
燕博容看着太傅,微微一笑:“太傅此话怎讲?”
“皇上,工部唐大人已经在全力推行6个管理,其中很多东西的传达,都需要依靠文书,如果下面的人不识字,仅靠官员们口口相传,肯定会有所疏漏。如果识字的人多了,传达起来肯定方便很多。您看,李侍郎已经着人将这些措施做成小牌子,天天教给现场施工的人,不要求他们会写,但是能认得、会念,对制度的推行就已经大大有利。”
“太傅的见解与朕不谋而合。”燕博容听着太傅的话,不停的点头,末了对站在大殿下的太子燕泽明说道:“太子,禹城此举甚合朕心,朕命你为钦差,代朕去一趟禹城,发放一些御寒物资,慰劳前线将士。”
“儿臣尊命。”燕泽明下了大殿,拿着皇上的手谕,到户部请领银两物资,第二天就带着人马前往禹城。
天寒地冻,燕泽明带领的车马行进非常缓慢,一路上,车夫们叫苦连天,燕泽明却心情奇好,就连有一段大雪封路,他命人洒盐化雪,冷峻的脸上都微微泛着笑意。
莫云昭极不耐寒冷,虽然在营帐里起了炭火取暖,她还是冻得有点抖抖索索,穿着厚厚的棉衣,抱着被子取暖。燕泽明带领的人马到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难启齿的宫闱史:逆傲天下
伏魔鉴
这座大门通异世
神剑仙缘
苟在家族修仙
无畏帝皇系统
BOSS别闹
拯救全球
三国之乱臣贼子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