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章 霍光废帝 9(1/2)

田延年看杨夫人的眼神渐渐变了,由一开始漫不经心的冷嘲变成了含蓄的激赏:“丞相夫人真不愧是司马太史之女!”

说完,一揖到底,“大家同心协力,必能挽救苍生社稷!延年代大将军先行谢过丞相大义。暂且告辞!”

杨夫人扶住夫君,喊来东厢的儿子:“恽儿,替你父亲送送大司农。”

杨敞只觉得万念俱灰,但转念想到当年上官桀造反,自己身为大司农收获属下告讦,因为害怕牵连其中所以不惜装病躲开,以至于事后论功行赏,人人都有嘉奖,唯独撇开了他一人。

这之后虽然仍是一路擢升,但霍光对自己总不免心存芥蒂。

“罢、罢、罢……”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都是靠他人舍与,看来得人恩惠必当奉还,躲得了一时也终是躲不了一世,他仰天嘘唏,“不过是赔上一家老小的性命罢了。”

虽如此自我开解,终究难免苍凉。

他看着身旁的妻子,想到自己两个儿子,胸口发闷,脑袋发昏,眼前猛地一黑,晕厥倒地。

汉代乘秦末之乱,以武力得天下,而功臣势力很大。

刘邦想要建立牢固的家天下,秦朝短命的教训就在眼前,尽管秦有各种灭亡的理由,但是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武力。

所以,刘邦对手握重兵、身居高位的武将们,心里非常害怕。

汉初屠戮功臣,虽然手段过于残酷,但是,为了实现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他一定会采取措施,不可能任由武将势力的继续存在。

解决了武将的问题之后,接下来汉家天子们就要解决丞相的权力问题了。

刘邦将萧何下狱,就是剥夺相权的开始。

但因时机还不成熟,所以只能吓唬吓唬就作罢了。

不过这一吓,确实让丞相们懂得了皇帝的厉害,知道了自己最多不过是人家花钱雇佣的管家,而不是政权的主人。

丞相从高祖时代就因位隆权重而遭受嫉妒和痛恨,不过因为那时汉代统治者,还没有想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直至武帝之初,丞相的权力和影响力依然很大。

汉惠帝时的曹参,不理政务,惠帝也没有办法。

文帝时的丞相申徒嘉,差点把文帝的宠幸邓通杀掉,文帝也无可奈何。

景帝时改立太子,丞相周亚夫坚持力争,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这份勇气,并不主要来自于自身勇敢的性格,而是表明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

虽然不足以与皇帝分庭抗礼,但是皇帝也不能无视丞相的存在而任意妄为。

直到武帝之初,这种情况还是没有根本改变。

丞相田蚡曾经荐举很多官吏,以至于汉武帝竟然说:“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元朔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任用唯唯诺诺的公孙弘当丞相,公孙弘只听汉武帝的:“弘每朝请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于是上大悦之。”

于是丞相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

丞相的权力,是不是跟作为丞相的个人性格有关系呢?

肯定有,但那只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在一个健全的政体里,丞相的权限必须有明确的法令上的规定,这样,他的权力才不会随便被剥夺。

你可以撤丞相、换丞相,但是不能剥夺丞相应有的权力。

但是天下既然是皇帝的,他就不会给你任何法定的不可侵犯的权力。

皇帝可以随意变更人选,更可以随便剥夺任何“他的官员”应有的权力。

这是 时代丞相的悲哀,这种悲哀如果仅仅限于丞相本身,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关键是连丞相应有的权力都不能得以保障,整个国家政治机构就没有任何稳定性可言。

有一句成语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中国历代的政治,因为强调君权至上,因为把天下看成是自己家的,所以他栽的树,他设的职位,就只是为他自己家人的,砍树更是为了自己的家人。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会把自己的家庭财产,无偿地留给另一个不是本家的他姓。

为了真正削夺丞相的权力,单靠把一两个公孙弘这样的怯懦者推上去是不够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这一点上,统治者还是蛮上心的。

汉武帝的办法,就是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于丞相本身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又不断的频繁更换丞相。

公元前121年3月,丞相公孙弘死,武帝任命李蔡为丞相,仅仅三年后,公元前118年3月,当莫须有的罪名,被强加在李蔡头上时,李蔡忍受不住,“畏罪自杀”了。

同年4月,汉武帝又任命庄清翟为丞相。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汉武帝故伎重演,庄清翟“畏罪自杀”于狱中。

公元前115年2月,汉武帝再任命赵周为丞相。

到了公元前112年秋,赵周同样“畏罪自杀”于狱中。

赵周自杀以后,石庆又被汉武帝用为丞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求生无门 我开酒店只是副业 奇异传 从九叔开始 先婚后爱:总裁盛宠99天 落跑妈咪:总裁爸比求复婚 不科学唯物主义秘密档案 买大送小 夫妻俩带着空间回到过去 全职高手: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