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关于“萝莉”(1/6)

※名称

oli全称olita

中文分别译作萝莉和萝莉塔

最早出现于美籍俄裔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于1955年所作的小说《olita》,

后被史丹利寇比力克(tanleyubrick)改编成同名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

今多使用由日语简化过的词语「ロリコン」音译而来的。“萝莉控”早期亦多写作“罗莉控”、“罗莉空”、“萝莉空”,但近年来,似乎已经逐渐演变成以“萝莉控”为最多人使用的写法。oli萝莉:简单地说就是能引起人们(通常是男生)对年纪小或者看起来年纪小的女孩的特殊偏好(不一定是平时所说的“爱”)的女生,简单的说就是看起来显得萌的女孩,但是不一定是幼女或者少女,基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但是由于各个人萌的对象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定义差异,目前的年龄段的指代基本是高中以下,也有一部分人的好球带比较高,但是也因为一些产物中的特殊别类的人物(比如神灵之类活了1年还是幼儿体的那种)也能叫做萝莉,所以年龄渐渐的就不成为单一的定义,也衍生出只要萌就好的一类人和对于年龄身材等各个方面的数据都有严格要求的一类人,所以也不能对于每个人都有泛用性。但是目前的标准虽然不一定,但是基本的就一定要萌,而且身体处于暧昧的状态(不过还有一些喜欢特殊类型的萝莉的也就是了,这里不做讨论)。

※oli的特征

一个女生究竟是不是萝莉,每人的定义都有不同:有以年龄(严格生理年龄)来分的,有以气质(心理年龄、外表年龄)来分的,更严格的是两项标准都要达到的,最后还有自己认为是就当作是的(在下)。不过普遍来说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尚未发育”或者“发育不全”。

※oli的心理

olita不单是一种服饰潮流,更是年青人表达情感需要的方式,或是弥补自信不足的自我保护武装。一如发展心理学家艾力逊指出,年青人正处于“自我认识与迷乱”的阶段,他们往往拥有童真与梦想,有摆脱现实规限的渴求,需要寻找自我,因此以不羁和野性挑战传统,期望得到别人关注、了解、认同和真正接纳。

萝莉有三好:清音、柔体、易推倒;

御姐有三好:啤酒、洗澡、吃嫩草;

女王有三妙:木马、蜡烛、皮鞭操;

人妻有三情:爱情、亲情、婚外情;

无口有三式:眼罩、绷带、表情少;

御妹有三巧:乖巧、灵巧、推的巧;

女仆有三件:猫耳、眼镜、蝴蝶结;

护士有三色:白色、粉色、红绿灯;

兄贵有三招:夜袭、逆推、吃泡炮;

正太有三宝:天真、可爱、皮肤好;

※oli的来源

源于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于1955年所作的长篇小说《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恋上12岁女孩olita的故事。此书当时一度被禁,但现在已成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并被美国兰登书屋选为20世纪英文小说第四名,还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剧中女孩设定为15岁。此后,凡是带有剧中女主角特质者,就被称为“lolita”或“loli”.

第一个被公认的loli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里的主角momo公主,《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属于《魔法少女》系列动画之一,但《魔法少女》所针对的对象是女生,而且亦不算柔弱,加上当时宣传条件有限,知晓者不多;《博士》中的小芸从来不是loli;就算是《天地无用》中的莎沙美虽然有类loli特征,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亚重霞的妹妹,不但戏份不多,而且制作群也没去强调其loli特性。

loli在动画界正式出现loli热潮开始席卷整个界,大量loli角色,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欢迎的是《机动战舰大和抚子》的星野琉璃、《魔法少女砂沙美》的砂沙美、《库洛魔法使ardatorakura》中的木之本樱和-ame《oeart》中的马鲁芝。

上述五位角色可以说是主导了自1995年来,界的商业生机与其主流市场。在其之后,几乎每部作品都得有个loli,甚至是整部作品充斥着loli。这样子的结果,形成女性角色以往的百花齐放、各展姿态、争奇斗艳的盛况不再。充斥着可爱,随波逐流而没有特色、亦无变化,往往容易单调而乏味。最明显的就是,以前就算有小女孩的角色,也不等于loli;而现在则是只要是小女孩,那就大概是loli了。

是指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和游戏game。

十八禁游戏

《洛丽塔》(olita,1955)原为俄裔美籍小说家---纳博科夫(ladimir【ladimirovich】abok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莫海谢雨桐李欣雨 腹黑钻石男:捡来的老婆 萝莉追爱请接招 重生香江1981 赘婿兵王(叶秋林清雅) 星球建造师 强娶豪夺,腹黑总裁慢慢来 全民修炼时代 开局逆苍天 续命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