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连顺的困局
金州城副都统衙门里,连顺的签押房内。 连顺端着茶碗,右手捏着茶碗盖,小拇指翘起。不停地用茶碗盖滤着茶叶沫,轻轻地对着已经凉了的茶水吹气。
麻三站在连顺的对面弓着着身子回话,头低着用余光瞄了他一眼,麻三知道连顺这是坐蜡了。
这伙人在复州大道上垒寨筑城也已成定局,朝廷要是追究起来推给日本人就罢了。只是这伙人剪辫蓄,其中还有人自称王子,已是造反无疑。这个可是大事,对于帝党也好,后党也罢,败给日本人也就是赔款割地罢了,但万万不能让这乱党趁乱而起,那可是会要了大清的江山的。
这伙人口口声声炎黄子孙,言必称我华夏,倒是和那匪不是一个路数,难道是打着前朝旗号闹事?不管如何,老佛爷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态度,他还是知道的。这金州城要是给日本人占了,他连顺跑回去,只怕还有活路;但是要这伙反贼成了气候,他项上人头必定不保。
起初听麻三讲到这伙人的言谈举止时,连顺就猜测这伙人应是打了前明旗号来起事的,且应该与倭夷有勾结。上月倭夷密探宗方小太郎就弄了个《开诚忠告十,文中大逆不道之言犹在耳边,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号,纠集各省之汉人,欲夺大清之天下。
这伙人的言谈行事倒是和这檄文里的话颇有相似,炎黄子孙、华夏人,哼,这是要置我们满人于何地?
只是他们让麻三带的口信是什么意思呢?麻痹自己,让清军疏于复州大道的防御吗?这种小孩子的把戏,自己堂堂一个副都统哪里会轻信。然而,他们说坚守复州大道要取信于我,麻痹我便罢了,让我在金州急难时,可救援于他们又是何理呢?趁机抢占金州城?还是有什么别的目的?
连顺满脑子的疑问,呆呆地坐着,又过了多时,才现手里的茶水已经凉透了,这才放下茶碗。边上的亲兵,赶忙换上新沏的热茶。
“你看这伙人的实力如何?”连顺接过亲兵递过新沏的热茶,悠悠的问道。
“回大人话,小人看到的都是精壮之人,应是老于行伍,身手甚是了得。身上所用的物件也甚是奇怪,且不说前头小人和您说到的那辆献中现的李鸿章的信件和电报来看,李鸿章都指挥部动这群窝在旅顺的兵头。
眼看旅游求援又没戏了,连顺转身又向在金州城边上的大连湾炮台的淮军统领赵怀业求助。赵怀业是个贪生怕死之备,早就把炮台上能倒卖的军资换成银子,运回山东烟台,随时准备跑路。哪管你唇寒齿亡的说辞,他根本没打算守大连湾。
连顺眼见各方求援无果,四日前更是电报线被倭夷切断,只能让门下一幕僚带信函骑马赶往盛京将军处求援。只是这四日过去,音讯全无,只怕死凶多吉少。
这个时候,复州大道又突然冒出一伙人来,垒营筑堡,阻断道路。假如真如他们所说会阻击进犯的倭夷,那就是天大的喜讯了。且不管他们是不是反贼,他们在复州大道上和倭夷火拼,他金州城总算也能缓一缓。最好和倭夷一起两败俱伤,日后朝廷下旨平叛,他也少花些气力。
话说回来,他们现在就算扯旗造反,他连顺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呢?大敌当前,他手下那些旗兵们人心浮动,他自己都快弹压不住了。哪有余力去管复州大道上那伙人在干什么?
旅顺诸将扯皮多日后,老将徐邦道终于忍不可忍,带着自己的拱卫军一千八百余人开赴金州城。不过,徐邦道否决了连顺据城死守的提议。带着他的拱卫军在里金州城外的石门子占据险要地形,构筑炮垒,迎击日军。
此时的徐邦道快六十岁了,华夏人有言“人生六十古来稀”,他可称得上是老将了。他平过匪,被清廷赐号冠勇巴图鲁,他还剿过捻军。比起连顺他算是知兵之人,这金州城据城固守只有死路一天。
金州城城墙固然坚固厚实,城头还有一十三们大炮。但是徐邦道的拱卫军只有一千八百余人,加上连顺手下那五百名不堪大用的旗兵,拢共也就两千三百人。这金州城长七百米,宽六百米,这么点人如何守得住四面城墙啊?日军有两万余人,把金州城一围,部队四面展开来,清军就要在没一面城墙上面对自己十倍以上的日军。这如何可能守得住?
只有把防线移到距离金州城外的石门子,占据有利地形,让日军在狭长地带展不开队伍。清军守军单位时间内只需和自己人数对等的日军交战,这才有拖下去的希望。
然而,徐邦道的战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期那个水平,这场战斗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失败是注定的。
只是,历史已经被某种外力给撬动了,麻三的口讯会改变石门子阻击战失败的轨迹吗?
本章已完成!
蛊祖传说
武道仙门
我在异世界开报社
叶麟白蛇
天庭垃圾回收大王
上门龙婿
我的投影都是圣灵根
市井之徒
晋末的卯金刀
豪门大小姐爱上我秦玉苏妍颜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