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拾柒回:拔剑四顾心茫然(1/3)
赵副厂长辞职以后,主管市场的领导变成新上任的李副厂长。李副厂长肯定了胖子所做的贡献,让他出谋划策,想出一个市场办管理的好办法。
在国企里面,人浮于事的现象很普遍。胖子曾经打过一份报告给郑厂长,他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购买一台服务器,然后他找一个朋友帮忙安装一个著名的网络办公软件(当然是破解的)他不想让朋友免费干这件事情,把酬劳也写在报告上面。因为局域网已经普及,机关各个科室,每个车间都有电脑,而且都能上网。如果在服务器端安装好这个网络办公软件,然后每台电脑上面装上客户端,那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办公的效率。
例如,一个科室第二天要用公车出行,科室长点击申请,然后相关领导电脑上面就弹出这个申请,领导批复同意以后,调度的电脑上面就弹出用车的指示。调度再根据申请的内容,安排具体是哪一辆车执行这个工作。调度安排好以后,点击相关按钮;在车队队长的电脑上面就显示出:某年某月某日,某科室用某某车干什么事情,请这辆车在几点到办公楼等待。车队队长再点击“已阅”按钮,调度室就收到一份回执,说明这件事情已经落实,同时该科室也收到了回执,他们第二天只要在回执上面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等车就行了。当车辆回来以后,司机到调度室交钥匙(结构厂的车辆管理是这样的,别的单位的不知道),调度在电脑上面点击相关按钮,车队队长就能通过电脑,知道这辆车已经回来了;用车科室的科室长也知道,用车的科员已经回来了。
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如果用于生产,管生产的领导可以迅速掌握各车间各项工作的进度,管技术的领导可以迅速掌握图纸设计的进度;而且,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如果出现拖延的事情,一看系统日志,就知道症结所在了。
胖子找的朋友是一个电脑高手,他熟悉这套系统的运行。这样的人热爱电脑,而且有责任心,如果付给他薪水让他干这个工作,他只能干的比想象的还要出色!但是,这份报告交上去以后,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了。一年半以后,总公司搞了一个项目,跟胖子当初的提议是一样的,只不过可能是专门雇人写的代码吧,适用于总公司,对于分公司是不适合的。
其实,市场开发办有一个正主任,但是他有自己的客户和市场。他个人的办公室,就在胖子所在的办公室对面;可是,平常他不干涉这边的工作。李副厂长既然让胖子制定规则,说明也是和他通过气的。
胖子爱看紧张刺激的美剧,别人也许看个热闹就算了,他却从中学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做事情要分主次先后、轻重缓急。他琢磨了一下办公室的现状,根据具体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分工,这个分工非常细致,而且针对每一个人性格特点。同时,他考虑到如果有人临时有事或者请病假的情况,又专门加上一个递补条款。对于某项工作,如果a不在或者病假,b为替补。
分工方案制定好以后,李副厂长审核通过,就在办公室正式实施了。从同事们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非常好。每次来了标书,大家很快进入状态,因为分工细致,每个人把份内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当然,胖子还考虑到可能会有粗心大意的情况出现,所以每个工作都有不同的人负责检查——其实就是大家互相检查,检查无误,双方签字认可,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
这项工作落在实处以后,胖子制定了一个细则,编制了若干表格,主要是对外的。针对市场办每一项需要别的科室协助的工作,比如询问钢材价格需要找供应室、从甲方拿回的图纸需要送到技术室,这类的工作,让对方科室签字认可,拿回执回来,避免发生扯皮。另外,针对打到办公室里的电话,只要是公事,都记录在案。
其实,国企发生推诿扯皮的事情很多,胖子曾经吃过苦头,所以积累了经验。记得有一次,技术负责人进来找图纸,说是胖子的手下从她们那里借走的。胖子翻开他制定的文件资料交接表,上面清晰的记录了这个图纸被技术室某人拿走时的签字和日期。
对于国企的职工来说,因为是大锅饭,谁都想偷懒。胖子制定工作细则执行的却很顺利,因为他熟悉大家的个性,每个人都认为分到的工作可以很轻松的完成,当他们完成工作以后,只要互相检查没有错误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他们自己的了。愿意上班就上班,愿意逛街就逛街,非常自由。而胖子作为副主任,自己的工作是很清闲的,加上肋骨断的事情被他堂而皇之的拿出来说,所以他再也不用出差了。
而不出差的真正理由,被他深深的埋在了心里。说实话,他是真的很想辞职,以为在他内心中,感觉很多事情真的是伤不起,很多事情真的是丢不起那个人!
在赵副厂长辞职以后,有一次投标让他记忆犹新。那是在辽宁锦州,一个很大的标要开,胖子说服了主管厂长,厂里派出一辆桑塔纳志俊,司机加上胖子和老李一共三个人,这时候,竞争对手单位的市场部的小薄(化名)打来电话,他们两个人问问能不能搭车。胖子说:“行,大家一起去,有肉一起吃。”五个人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仙就是这么科学
妾本轻狂,智斗腹黑皇上
都市超品医圣
超级特工
嫁给豪门残疾老攻后[穿书]
谁把你放在宇宙中心宠爱
医妃倾天下
彩虹女神初长成
新唐遗玉
崩坏西游:开局卧底花果山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