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没牙虎(1/2)
男孩的头部已经用白布裹上了,上面血迹斑斑。
见到王国鼎等人,眼神中仍闪着一丝惊恐。
王国鼎问王爱民,王校长,怎么处理了,用不用缝针?
王爱民自信地,我给他上了一点消炎药,是正宗的云南白药。有个口子,不碍事,农村的孩子,皮实。
男孩的身边果在放着一个药箱子,上面有红十字,还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不过,这一行字,如果不仔细看,几乎就认不出来了。箱子似乎是牛皮做成的,早已磨得面目全非,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
这个箱子,王国鼎认识,多少年前,王爱民就喜欢背着这个箱子四下跑。药箱子是王爱民区别于普通农民的一个标志,被他当成了一件宝贝,就像是古代官家的官印一样。
屋子里虽然放着一盆炭火,但仍是冷气*人。
王国鼎就问,其它校舍怎么样?
村支书白向阳,王书记,基本都是险房。就是能躲过今年冬天的风雪,怕也躲不过明年夏天的暴雨。
王国鼎,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种面貌必须改变。
他回头又问何天明,老何啊,中央不是已经出台了关于普及初级教育的政策了吗?
何天明耸耸肩,详细的办法还没有出台。中央、省、市如何配套拿钱还不清楚,也就是,钱怎么出,还没有确定下来。
王国鼎想了想,不能再等了。这几天,镇里要组织专人对所有的学校进行了一个摸底,看看一共有多少险房需要加固或重建。我们先到县里去争取项目资金,如果不行,我们镇里先垫上。反正一条,决不能让孩子们在险房里面上课。
何天明,好。白支书,王校长,在校舍没有加固之前,你们要把学生集中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上课。决不能再发生墙倒屋塌,砸着学生的事情。
王爱民,我们已经采取了临时的应对办法,白支书把村部的房子都腾出来了,砸着学生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了。
何天明,这就好。
王国鼎看了看那个受伤的学生,这样吧,咱们再带上他回到镇卫生院检查一下,看看究竟怎么样了。
何天明,好,好。
转业军人王国梁便抱起孩子放到了吉普车上。
王国鼎正要上车,却见从风雪中走过一位老人。
直到快脸碰脸了,王国鼎才看清,原来是王爱民的父亲王向上。
王向上拉过王国鼎的手,是国鼎吧,好久没见了。
王国鼎,是向上叔啊,你好,你好。
王向上,回家里坐一会儿吧!我屋里炖着狗肉哩。
王国鼎,这次就不回去了,到镇里还有事。
王爱民就在一旁嗔怪道,爹,人家王书记还有急事,你跑这儿干什么来了?
王向上打了一个喷嚏,听学校房子塌了,我不放心,过来看看。
王爱民上前推了推王向上,没事,没事,外面这么冷,你快回家吧。
坐到车上,王国鼎眯上了眼睛。
旷野上的风雪更大,吉普车只能像蜗牛一般在路上爬行。在风雪的裹挟下,车子似乎也在无奈地摇动。
刚才见到王向上,王国鼎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
白草湾这个地方,多是山地和丘陵,田不肥,是沙盘,块不大,赛鸡窝。麦大米它不长,花生红薯结的稠。
早些年,这里以红薯为主食,因为它高产。“红薯面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家家都有红薯窖,户户都有红薯圈。窖里储的鲜薯,圈里藏的薯干。村里人一个个吃的烧心反胃吐酸水,提起红薯只摇头。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因花生不属粮食,就颇受限止。
不成想有一年,大概是19年吧,上上下下大兴试验田,村里最大的一块地叫“九亩地湾”的,就被公社所看重,划为试验田。
更没想到,试验的竟是花生。
沙盘地里,花生长的旺,人人心欢喜。
因怕饥饿的村民夜里薅着吃,就在花生还是“琉璃头”的时候,就在地中间搭起了一架茅草庵,选上一名基干民兵入住,并配了一杆打兔子用的土枪。看护人一天到晚不能离地,吃饭由村里送。但地里的花生却眼见着稀少,就有人揭发是看护人监守自盗。正是这位民兵在月黑风高的夜里,用香喷喷的花生果来打发他那响如鼓的饥肠。村里便毫不犹豫地换了人。
可惜,多年的教育总抵不过花生的诱惑,农民的劣根性象枯水的河道一样裸露无遗。看护人虽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地里的花生却少了一棵又一棵。
最后,经群众大会一致通过,推举王向上走马上任。这王向上是叫人放心的,他出身贫农,根红苗正。关键他是一个“没牙虎”,满口没有一颗牙,咬不动那**的花生果。
在王向上看护的日子里,村里人就没有怎么关注这九亩花生地了,有谁不放心呢?直到有一天,上级来视察那试验田,大家才发现这一阵子,花生秧子是成片成片地不见了,九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姚家的搞笑日常
和离再高嫁,将门毒妃她超飒
龙武神帝
冲喜[重生]
此情缠缠缠缠缠
春柳记
回收百年,我举世无敌
毒医凰妃,妖孽国师求放过郁青宋时宜
重生世家千金
超级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