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0章 我是巨人(1/2)

在吴天彪的发展方向上,有一个“天彪大厦”的大工程。

在吴天彪的设计中,天彪大厦建成后,就把醉八仙酒楼和天行健运动中心转让出去,业务全部并入天彪大厦中。

到时候,天彪大厦就是整个山阳市的新地标,而且集吃、住、玩于一体。

在8层的“天彪大厦”动工前,吴天然曾同吴天彪谈了一次话,他提醒哥哥不能头脑发胀,再走了当年史玉柱“巨人大厦”轰然倒塌的老路。在商场上被彻底击倒而又能真正站起来的的人不多,史玉柱算是一个特例和传奇。吴天然可不想看到吴天彪被这个投资10亿元的项目再拖垮了。

吴天彪:“你放心,我的资金链很安全。史玉柱当年的事我也很清楚,我会引以为戒的。”

当年的史玉柱“巨人大厦”事件,曾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在不少人的眼里,史玉柱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吴天然还专门收集了一些有关史玉柱的资料,让吴天彪来读,希望他引以为戒。

不成想,吴天彪研究罢史玉柱的发展轨迹,却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

史玉柱1962年生于安徽怀远,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工作。***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随即下海创业,在深圳以巨人汉卡起步。

2岁那年,史玉柱借债4000元,开始创业。他利用报纸《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收钱的时间差,用全部的4000元,为其耗费九个月心血开发出来的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1天后,史玉柱即获15820元;一个月后,4000元广告已换来10万元回报;四个月后,新的广告投入又为他赚回100万元。

这一年,史玉柱产生了创办公司的念头,他想,ib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办的公司也要成为中国的ib,不如就用“巨人“这个词来命名公司。

1991年月,“巨人”实施战略转移,总部由深圳迁往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迅速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下设八个分公司。这一年,640桌面印刷系统共卖出2.8万套,盈利500万元。到199年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已经发展到8个,是仅次于“四通公司”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拥有6405汉卡、中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等五个拳头产品。

第二年初,巨人大厦动土。这座最初计划建18层的大厦,在众人热捧和领导鼓励中被不断加高,从18层到8层、54层、64层,最后升为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投资也从2亿元增加到12亿元。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亿元。

而与此同时,史玉柱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他将自己未来的产业集中在三个领域———软件、药品、保健品。1995年,巨人打响了“三大战役”,这一年,史玉柱推出了三个领域0个新品,砸了1亿元人民币投放广告。

回报也是丰厚的,后来家喻户晓的保健品脑黄金竟然取代了汉卡,成为巨人最赚钱的产品,高峰时期,脑黄金每年贡献的纯利润就有1亿元人民币。

也正是这一年,岁的史玉柱的声名达到巅峰状态,世界上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发布了一个“大陆富豪排行榜”,他名列第八。

此时的史玉柱无疑是年轻人财富梦想的现实范本。史玉柱当时的理想是,“要让知识分子的风采在另一个领域里面展现”,这是一个带有极强时代印痕的宣言,它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年轻一代。

而实际上,危机的种子已经悄悄发芽,只是史玉柱未察觉而已。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巨人集团危机四伏。脑黄金的销售额达到过5.6亿元,但烂账有亿多。

199年初,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的巨人大厦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巨人现金流彻底断裂。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0天之内,上千篇报道铺天盖地地演绎了从天堂到地狱的现实版本,赞美和欢呼突然变成了气势汹汹的质问和指责。

史玉柱成了背负2.5亿元债务的“中国首负”。不久,便黯然离开广东。

谈起这一次创业的感受,史玉柱用其不咸不淡的广东话:“没有那么大的头,不要戴那么大的帽。”这是他对那场“著名的失败”的最大收获。他:“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段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时候就是穷,债主*债,官司缠身,账号全被查封了。”

“穷到什么地步?刚给高管配的手机全都收回变卖,整个公司里只有我一人有手机用,大家很长时间都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

不过,史玉柱却很庆幸自己有“那一跤”,“盖起来是更糟糕的结果,我们以为自己做啥都能成。”他甚至后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少年御医 煞天孤 对不起,我不只是控卫 星冠篮球场 锦鲤女王重生在八零 时间漫步者的平凡日子 百世飞升 福妻有毒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染江山(都市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