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章 人生拐点(1/2)

196年这一年,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王国鼎看来,真的是大喜大悲。悲也好,喜也好,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虎头村的天路通车以后,王国鼎又回到十八寨的白草湾。

一天下午,王国鼎正在清理生产队的牛圈时,大队部的朱来叫他:“国鼎,国鼎,北京长途。”

王国鼎一听就知道是钟可人给他打来的,便一身汗、两腿泥地跑到了大队部。

拿起电话,果然是钟可人。

钟可人在电话里又喜又急地:“是国鼎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中央已决定,从今年开始要恢复高考了。也就是,你只要学习好,就能考上大学。我也知道,你的成绩不错,现在复习还来得及。”

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像王国鼎这样身份的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才能和心爱的姑娘见上面。

王国鼎有些激动了:“好好,我这就找报纸来看。”

钟可人鼓励道:“国鼎啊,你要抓紧时间复习,我会把一些复习资料以最快的时间给你寄过去。”

王国鼎感激地:“可人啊,太感谢你了。好,好,我会努力的。”

放下电话,王国鼎立马跑到了十八寨人民公社,找到了一份近期的《人民日报》。19年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刊登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事后,王国鼎才弄清。原来从19年8月1日开始,教育部根据邓平的指示,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头绪太多,会议创造了一项开会时间的纪录——历时44天。

会议的主要争论点,还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对此,焦急不已的邓平在9月提出了他的招生标准:“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最后,马拉松会议终于在10月初得出一个可行性方案,这就是《关于19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按照这个《意见》,招生对象为: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出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0周岁,婚否不限。

这一年,王国鼎已经是2岁了。

王国鼎带着国英和国霞兴致勃勃地去报名,两个妹妹都顺利地报上了名,王国鼎却没有报上,因为他年龄超了,又没有专长。

回到家里,王国鼎躺在床止不住长吁短叹。难道,这就是命运对他王国鼎的捉弄吗?他一辈子就要在黄土地里刨食了?

王国英想了想,哥,你原来不是全省学毛选积极分子吗?找找那个奖状,不定能帮你报上名。

王国霞也,就是,大哥,你是全省的先进,理应放宽年龄。

王国鼎一想,对,也许这真的是一个好办法。

他立即翻身起床,去找那一张红彤彤的奖状。

找了半天,却找不到。

难道是在那些伤心的日子里,把它给撕了、扔了?

细想想,没有扔啊!

直到王国梁放学回来,见他们几个人都在找那张大奖状,就那张奖状被国栋拿去包课本了。

王国梁一边,一边就翻箱倒柜找到了王国栋两年前的那本语课本。王国鼎惊喜地发现,包书本的正是那张大奖状。除了一些边角被磨破外,奖状的基本面貌还清晰。虽然颜色已经很淡了。

听王国鼎没有报上名,即将得出的老爷子王天虎就给地区的一位负责同志打了一个电话,希望能帮帮王国鼎。

那位负责一听是自己的老领导开了口,便安排下面的人把王国鼎的岁数改为25岁。也就是,王国鼎的出生年月由1950年变成了1952年。

这个细节王国鼎还不知道,第二天一大早,王国鼎就拿上了那张“全省学毛选积极分子”的奖状前去报名,工作人员拿起这张奖状反复看了看,又请示了领导,王国鼎这才勉强报上了名。

谢天谢地,没有想到,这张奖状居然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王国鼎对这个事关自己前途命运的机遇看得比命都重要,手里拿着钟可人寄过来的学习资料,王国鼎没明没夜地苦学。

他不仅是自己学,他还在督促带领着王国英和王国霞一块儿学习。王国鼎的强项是科,语、政治、历史、地理。王国英的强项是理科,数理化都不错。王国霞没有强项,也没有弱项。

兄妹三人就组成了一个学习组,天天学到深夜。三个人相比,王国鼎最为用功,因为他没有上过高中。另外,他对上大学也比国英和国霞更为迫切。他这个年纪,大概是上大学的末班车了。这班车乘不上,什么都完了。

这些天,家里的活计,父亲王大虎和母亲宋英不再让他们三个人插手了。大队、队公家的活儿他们几个也不用干了,因为县里有个精神,所有报考的考生,这一段可以不出工,在家复习功课。

在两个月的突击学习中,王国鼎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嫡女锋芒之一品佞妃 三国之曹老板的首席军师 萝莉太忙请预约 人类已经无法满足吾等 海盗 神州战神 热刺之魂 大宋一品才俊 北方有二哈 星际之宅娘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