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战天斗地(1/2)
在郑九天的模范带动下,村干部个个把劲使在集体上,把心扑在公事上。
村委会主任刘大鹏放弃了原本红火的家具生意,全身心投入村里的经济发展;村委会副主任刘松,筑路工地上没有一天看不到他的身影;妇女主任刘菊蕊,不顾年事已高,依然为村里大事务忙碌……
郑九天对王国鼎讲,为什么要修那条壁挂公路,那是迫不得已。几年前的一个“镜头”让郑九天自责良久,难以忘怀。由于村里与外界交通不畅,当年因为雨水多,村民刘良材精心育种的1亩优质西瓜,几乎全部烂在了地里。刘良材,一个七尺高的大男人抱着烂西瓜哭得让人心碎。郑九天明白了,不修通山区公路,改变山村贫困现状永远是梦。
修路的那件事,王国鼎心里最清楚。当时,村里没钱租用大型机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是郑九天率领民兵突击队,硬是在悬崖峭壁上挖石放炮,开凿路基。腰椎间盘突出老毛病发作,他也没有下工地。经过五年苦战,壁挂公路这条天路才告竣工。
在虎头村史以来最喜庆的日子里,郑九天却因坚持很久的腰伤痛严重得已无法站立,住进了医院。
这几年,路修通后,郑九天又全力抓村经济发展。高山红柿是郑九天专门引进的项目,个大味甜有市场。村民不懂行,怕有风险。郑九天边带头种边做工作。贫困户徐玉不敢种,郑九天登门立字据作承诺:种亏了郑九天全价赔偿,赚了钱全归徐玉。
徐玉钗种了5株收了150公斤果子,仅此一项就增收800元。而往年种地瓜只赚百把块钱。
去年,全村高山红柿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亩。村民们,几年后,虎头村肯定大变样。那时,不论郑支书是否在位,他的奉献精神和铺路石壮举群众永远铭记。
对上面报纸上出现过的人和事,王国鼎随便找了几个当事人问了问。全部属实,并且还有很多感人的细节是报纸上没有报道的。
王国鼎觉得,郑九天,就是他心目中无可挑剔的活典型。
王国鼎在虎头村转了两天,感到神清气爽,活力十足。山里的群众很朴实,也很豪爽。郑九天虽然身上有病,但他仍要陪着王国鼎喝酒。
王国鼎坚决不让他喝,郑九天只好让村主任刘大鹏代劳。
郑九天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但他一心为村里的乡亲着想,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一个基层**员的优秀品质。这,正是王国鼎想要的。
这次到虎头村来,王国鼎还掌握了一些以前报纸上没有披露过的事情。
比如,“人鬼混居”是虎头村半个多世纪以来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题。
按古老的风水,坟墓要建在有黄土的地方。而虎头村位于绝壁之上,村四周都是麻骨石坡,有黄土的地方就是耕地和村庄。村民百年后大多葬在田块上。久而久之,形成了死人与活人争地、民房与坟墓相杂的状况。有的村民家门口一、二米外就是坟墓,住得很不是滋味。迁坟的要求,一提再提,但0多年了,一座坟也没迁走。
郑九天当选村支书后,下决心把这一难题解决。
“要把全村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郑九天召开支部大会,动员全村1名党员一齐来解决迁坟难题。会上,郑九天要求党员做好所在组农户或其亲戚的工作,并动员涉及到迁坟的党员带头迁坟。
一夜之间,迁坟成为了全村党员工作的一致方向和共同目标。
郑九天是第一个将祖父的坟从村口迁到石山上的。很快,涉及到众多人口的刘氏祖坟迁走了,所有党员家族的坟墓迁走了……党员不仅带头迁坟,还主动去做其他农户的工作。就这样,一个拖了0多年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村民刘宝仙双眼含泪地:“没有郑书记他们,再过0年,我家门口的坟恐怕也迁不走啊!”
今年80岁的党员刘勇是一名退休工人。为调动他参与农村建设、发挥余热的积极性,郑九天多次上门,动员他担任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会长。
但老刘的想法是“自己老了,不理世事”,于是郑九天找到他谈心。“刘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是党中央为民谋福祉的英明决策,我们是党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郑九天的一席话打动了老刘,他担任村建设新农村理事会的会长后,天天骑着单车去做工作,成为农村发展中的先锋。
郑九天还倡导在党员家门口挂上“我是党员”的牌子,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唤醒大家的党员意识,调动起他们奉献创业的积极性。人人是旗帜,个个当先锋,党员作用的发挥,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无论是新村镇的规划建设,还是新产业的发展壮大,处处都有他们身先士卒的影子。
王国鼎认为,在虎头村这个地方,经济实力虽然不是全县最强的,但广大干群的精神风貌特别好。用王国鼎的话讲,虎头村已经呈现出“新农村”的很多特质。
在郑九天的时间表里,村里的事情、其他群众的事情永远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DOTA系统降临漫威
第一暖婚:老公要AO制
魔术代码
最强狂暴妖孽系统
文贼
黑子的篮球之另一个奇迹
凌少独宠重生妻青小蚨
御守
寡妇与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