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教导处的冯嬷嬷(1/2)

回到府中,额娘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早在府门迎接,对于此等天恩额娘更是赞不绝口“阿弥陀佛,真是祖上保佑,流苏你有幸在皇太后跟前侍奉,可是皇恩浩荡啊!”然后又唠唠叨叨的吩咐我,“宫中不比别处,一定要谨言慎行,再不可像以前那般贪玩”

本来对清宫等级不太熟知的我,在阿玛额娘的恶补下,知道了清朝后宫女官的等级森严,每个宫都有人员的配备标准的,并不是想要人进宫侍奉就能有机会的。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

从四品:凤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

正五品:尊等宫女(从六品以上妃嫔的贴身侍女。)

从五品:各宫主事(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

正六品:御花园,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

从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

正七品:冷宫主管(分配冷宫里的食物,衣裳)

从七品:一等宫女(端茶倒水等轻活)

正八品:二等宫女(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

从八品:三等宫女(烧煤守夜等重活)

正九品:打扫道路和每晚巡视的宫女

从九品:冷宫宫女

正十品:浣衣局里的宫女

而我此次被封为从四品的凤仪女官,这可是天赐恩典,就连远在江南做道台的哥哥,也被阿玛召回来,举家庆贺。

而这几次三番,完颜府更是门庭若市。内务府也派来一个叫冯嬷嬷作为教育我宫中事物的老师。

我自是不敢怠慢,听到冯嬷嬷我便想起了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一身恶寒。

当冯嬷嬷挑帘进来的一刻,颠覆了我的想法,这个嬷嬷梳着宫廷的燕把子头,大概五十岁有余,眉眼和气,“奴婢给完颜小姐请安,您万安”端端正正的给我行了礼。

我忙起身搀扶,“冯嬷嬷快请起,您是教导我规矩的管事嬷嬷,哪有您给我行礼的呢!”然后命小桃上茶,冯嬷嬷对我的言辞很是受用,“那完颜小姐,咱们今日便开始学习宫中典仪礼制吧!”

我开始以为会出现容嬷嬷教导小燕子那样的场景,后来我错了,此次教导主要是围绕宫中礼节制度规范,以嬷嬷教述为主,行礼、饮食、应答、称谓等我认真的用心记下。

按清代后宫制度,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她们同住在慈宁宫;太妃太嫔分别住在旁边的寿安宫、寿康宫。皇帝每天穿戴整齐后,首先要向她们一一请安,以表示对长者的孝道与尊重。请安礼满族风俗特敬尊长,晚辈每日早起要向自家长辈请安;去别家串门或路遇尊长也要行请安礼。

每天清晨,皇子、皇孙们起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别去皇帝、皇太后和皇后等处请安。

在各宫服役的太监、宫女们,也要向自己的主子请安。“打千”是最常见的请安礼式。

打千有男女之别,男性打千仪为:先立正

将左右袖口掸下,然后左脚前移半步下屈,右膝下跪,右手下垂,低头,上身前倾似拾物状,同时口中说:xx给xx请安”。如“xx给皇阿玛(父皇)请安!”“xx给皇额娘(母后)请安!”“xx给皇上请安!”等。说完起身恢复立正,礼毕。

女性打千为:立正,右足稍后引,双膝前屈、半蹲,两手扶于膝上,口称“请安”,复原礼成。

其仪:行礼者对正受礼者后,掸下双袖,俯首急

步前行至受礼者旁,双手扶膝下跪,口称:“某某给某某请安!”称毕即起。

各宫太监向其主子请安,通常行跪安礼。以打千和跪安为标准的请安礼,适用于幼对长、下对上、卑对尊

的正规请安场合。如宫中普通太监、宫女相互问安,则稍稍欠身,略作打千之状即可。

清代宫规:“凡宫殿监等处太监,行路或遇各宫女子,皆让女子

走过再行,不许搀杂争路。

皇帝在大约下午2点到5点的时间,一般是吟诗作画或由嫔妃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至于“太后吉祥”、“老佛爷吉祥”之类的称谓更为荒谬。皇帝、后妃、满汉大臣和大部分内务府官员、太监,无论当面或背地都称“皇太后”。道吉祥是太监圈里流行的见面问候语,皇帝、后妃、大臣们绝不会用下层太监之间的问候语去称呼皇太后。

在清代,只有某些内务府低级官员才会与有地位的太监互道吉祥,以示亲近。

对于主子要道万福金安。或者万福即可。

冯嬷嬷很耐心的教导,也耐心的讲解了宫中的作息规矩,大概三四天的时日,我已经了解了宫中礼节。

冯嬷嬷临走时对我福了身子“完颜小姐,此去宫中定要谨言慎行,您来日必是有大福之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末日之黎明初晓 忽而相逢 天灾末日:我带家人狂揽千亿物资 玄天武帝 神医狂妃:王爷有种来战! 法象仙途 跨万界游戏系统 叶辰夏若雪 九爷的心尖美人又野又狠 王爷小心我拍你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