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正邪相争风云起 04(2/3)
生牛犊不怕虎,两人好奇心颇重,欲探个究竟。
绕到庙后,只见一棵大树杈正好伸到院中,两人顺着树干爬了上去。放眼看去,破庙中一切尽在眼底,却并未见着那人,一看地上足迹,原来那人又出去了。
上官云只道自己二人的已被发现,正打算叫柯青青退回去,柯青青却拉着他的手,轻声道:“有人进来了。”两人赶紧藏在树干后。
果然,自庙门处进来数人,又有三人留在了庙门口。
进来这几人到处察探,有一人来到二人藏身的树下,张望了半天也未发现异状,几人又回到门口齐齐跪下,了几句什么。
原先在门口的三人这才走进来,那几名侍卫也站起身,各自分头远远把守。
三人进来后,其中一人负手站在殿中,一人恭恭敬敬站在旁边,另一人在身上取出几支蜡烛点了。
负手而立的是一名俊俏公子,看年纪只有十六七岁,眉宇间透着一股颐指之气。
站在俊俏公子身旁的,乃是一名四十来岁的儒雅中年。
最后那人中等身材,相貌也极普通,穿着夜行的黑衣,看来上官云跟着的就是他。
穿黑衣那人在殿内找了一张破椅,用衣袖仔细擦净了,又放到俊俏公子身后,恭敬道:“王爷请坐。”
那王爷也不推辞,坐下便问道:“孙化,那事办得怎样了?”他声音不大,却不怒自威。
孙化单膝跪下,道:“托王爷的福,已经办成了,共烧了莫州、武州和蔚州三处粮草。”
王爷又问道:“没留下把柄么?”
孙化道:“郭将军带人烧粮草时,均穿着辽人的衣甲,烧完后也未折人手。的回汴梁前,郭将军已经将那五百人尽数杀了,绝无把柄留下。”
王爷大喜道:“好,你回去告诉郭药师,一旦本王掌了兵权,定升他做兵马大元帅。至于你嘛,仍做他帐下将罢。”
孙化忙跪地磕头,道:“人谢王爷提携。”他欣喜若狂,声音也颤抖着。
王爷不耐烦地挥手道:“你去罢。”待孙化走后,他又冷笑道:“那二十万人马战败,大哥定无法向父皇交待,嘿嘿,他在仁安殿已呆得太久啦,也该是本王搬进去的时候了。”
那中年担忧道:“只怕金人生虎狼之心,要知草原骑兵彪悍,完颜宗望更用兵如神,若他们见大宋兵败,趁机挥军南下,只怕……”
王爷不以为然道:“若论兵力,我大宋何止十倍于女真?区区数万鞑虏罢了,他日我夺得大位,定要策马北巡,将完颜宗望打个落花流水。”
中年对王爷躬身一礼,道:“王爷切莫觑金人,当初辽人也仅有数万兵力,却将我燕云十六州夺了去……”
王爷怒喝道:“张大人,你如此惧怕金人,莫不是得了完颜氏的好处?”
那张大人吓得跪到地上,解释道:“王爷休疑,下官乃是担心我大宋江山。那些鞑虏本性凶残,对我中原虎视眈眈,历朝以来,多次犯我边境。古有突厥,今有契丹,不定女真将来也是如此。下官一心辅佐王爷,虽是人,也恨不得纵马北策,夺回燕云之地,怎会与金人勾结?”他言辞诚恳,显然发自肺腑。
“你起来罢,若人人都惧怕北方的蛮族,又如何保得了我大宋江山?听大哥最近召集江湖中人,召开什么武林大会,你知晓么?”他又示意张大人起身。
张大人回道:“探子禀报,他们以金城派的名义发了英雄帖,太子并不打算露面。”
“那些武林中人也能成事么?乌合之众罢了。”王爷冷哼道。
“王爷,武林中也有不少能人异士,如能为我大宋所用,定当得了辽人的铁骑。”
“那些江湖中人,仗着自己有点功夫,到处惹事生非,与山贼土匪无异,这类人怎堪大任?”王爷嗤之以鼻。
张大人知无法劝,仅唯唯而已。
那王爷又问道:“交待张顺了么?”
张大人回道:“估计快回来了。”他顿了顿,又道:“郭药师自辽降宋,并非守信之人,他会不会将此事告诉太子,来换取太子的信任?”
那王爷不以为然:“区区一个郭药师,还敢与本王作对么?若他敢走漏半点风声,本王定饶不了他。张顺知晓此事么?”
张大人道:“张顺并不知晓,要不要……”接着做了一个杀头的动作。
那王爷摆手道:“如今正值用人之际,他既不知晓,留着替本王效力也好。”
张大人躬身道:“是。”
二人不再话,都静静等在殿中。
又过了一柱香时间,一名黑衣人提了一个布包走进殿中,跪到地上,道:“禀王爷,已经得手了。”完便打开布包。
原来那是孙化的头颅,只见他嘴巴大张,双眼圆睁,满脸惊恐之色。
那王爷这才与张大人走了,待二人走远,黑衣人也提着孙化的头颅出了庙。
百多年来,汉人均被辽人欺压,如今宋金联军抗辽,对宋人而言,实乃幸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深空彼岸王煊
摄魂
欲嫁之词,何患无辞
寒少养了个小祖宗
有的人,天生就是钝角
寒门崛起
海贼王之大文豪
遵命我的少校大人
刘启的位面之旅
彼岸流年之狐媚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