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在劫难逃(2/3)
朱元璋心烦不已。
李公公垂道:“这…………启禀皇上,还没有。”
“怎么还是没有,恩”朱元璋听出了一丝异样,抬起了头来,疑惑的道:“李公公,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李公公为难的道:“皇上,这…………奴才不敢说。”
朱元璋疑惑之心更胜,最近天眼会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密报啊,有什么事情是严重到连这个自己面前的第一近臣都不敢说的地步。
朱元璋心知,眼前的这个人虽然身份只是个奴才,但是他的智慧绝对是非同小可,连他都吞吞吐吐了,就一定有非同小可的事情。
朱元璋一挥手,道:“朕赦你无罪,说吧。”
李公公似乎为难之计,但是最后还是一咬牙,道:“奴才遵旨,启禀皇上,最近京城地面上流传着一个传言。”
朱元璋心内流露出恍然和不屑的心境,天眼会虽然眼线遍天下,但是市井之言从不在侦察之内的,因为市井之言根本就是以讹传讹,不足为信,皇帝已经是日理万机了,哪里还能再管这些流言蜚语,那就是累死也忙不过来啊。
朱元璋内心失望之极,面色却丝毫不改,道:“市井之言,何足采信,李公公,你怎会如此肤浅了。”
李公公急忙道:“皇上,这个传言非同小可,所以奴才才冒昧进言的。”
朱元璋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神色立刻凝重了起来,沉声道:“你说吧。”
李公公道:“遵旨,启禀皇上,最近京城地面上都在传,说定远候赵伯谦已经和蒙古勾结,意图叛变。”
朱元璋一听,登时暴怒道:“混帐,完全是胡说八道,赵爱卿一向忠心耿耿,这些根本是市井的无稽之谈,到底是何人所传,该杀!”说着用力一拍桌案,看来甚为恼火。
李公公吓的当即跪倒,道:“请皇上息怒,这些虽然还无法考证,但是无风不起浪,也未必是空穴来风。”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李公公,道:“北方和京城相隔何止千里,密谋叛变如此机密之事如何会在京城传开,除非是有人故意散播消息,朕如何会上这种无聊的当,笑话。”
说着又指着李公公森然的道:“李公公,你是不是被什么人的收买了,故意来此污蔑朝中大臣的,可知这是死罪。”言语间杀气弥漫,看来决不是在开玩笑。
李公公吓的磕头不止,哀声道:“皇上明鉴,奴才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被人收买,皇上明鉴啊。”当真是吓的魂不附体,真可怜。
朱元璋又如何会被这些空口大白话迷惑,依然冷冷的看着李公公,面上阴晴不定,看来仍然在思考刚才的事情,猜测李公公的意图。
正在此时,外面有人高声奏报:“启禀皇上,兵部北方战线奏报到。”
朱元璋此时最关心的就是北方战线,当下暂时放下了李公公的事,道:“呈进来。”
“是”一个内廷太监捧着一个奏折走了进来,将奏折交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伸手接过,那个太监随即就退了下去,没办法,级别不够,在这个养心殿里,只有李公公可以站在朱元璋身前伺候。
朱元璋打开了奏折,细细的看了起来,李公公跪在下面,内心充满了惶恐,心中暗道:“希望这个奏折是太子的,不然我可就完了。”
其实,当日聂原所说关键人物正是李公公,身为内廷太监总管的他是离朱元璋最近的人,表面上和外臣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是最能说上话的人,如果说要在朱元璋面前煽风点火,这个太监实在是干此事最合适,也是最重要的人选。
聂原的计划就是,第一步先要往兵部,压住赵伯谦来自北方战线获胜的奏折,无论如何不能让朱元璋知道已经获胜,第二步派亲信在京中散播谣言,说赵伯谦叛变,以太子府的实力,不出数日就已经是传的满城风雨了;第三步,就是要太子亲自出马,收买李公公,此步至关重要,是整个计划的核心,因为皇上可以得到消息的途径不止有兵部的明报,最关键的是天眼密探的暗报,而这些暗报都是直接由皇上亲自接受,太子想截也是无能为力;但是,如果说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够截下天眼密报,此人就非李公公莫属,身为皇上的第一近臣,惟有他有可能知道皇上接受天眼密报的途径和方法,也惟有他有可能截下天眼密报,是以太子是非要拉拢李公公不可的,而李公公自从从皇上和朱棣的对话中知道了皇上的心意后,也是想尽办法想想攀上太子这个真命天子,此时正中下怀,当然就是一拍即和,而他也的确未令太子失望,凭着他多年在宫中安排下的关系以及对密报上奏途径的了解,果然成功的截下了北方密报,立下汗马功劳;而最后落井下石的第四步,就要在下面开始了。
朱元璋细看奏折,一言不,李公公偷偷抬头看去,只见朱元璋面色冷淡的吓人,犹如暴风雨前的征兆,李公公服侍朱元璋多年,当然了解朱元璋每次露出这样的表情的时候,就是他的心中充满杀意的时候。
朱元璋看毕奏折后,低头细想了一会儿,对李公公道:“李公公,你看看这个。”言语间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之超品医圣
我在古代当商界大佬
剑下轩辕
普通人,但传说级马甲
大神老公倒追妻
我的极品女老师
光幕战争编年史
二宝驾到:恶魔爹地,来pick!
重生之小老板
左道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