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故友来书(2/2)
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惊若居湿地着而不去以极走则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秦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嬴政将将看完内侍又报李斯求见。原来李斯上完书仍不放心又急往咸阳宫欲向嬴政当面剖陈。统一六国先从灭韩开始这是李斯历来的政治主张也是他一直坚持的战略思想。他必须说服嬴政和自己保持同一立场。
嬴政召见李斯李斯开口便问大王可知此书谁人所写?
嬴政耸耸肩道想来不外乎韩之大臣。
李斯道此乃韩非之书也。
嬴政道韩非?
李斯道韩非韩之诸公子也甚有才名动于诸侯韩王妒之不能用。韩非虽口吃不能言下笔却常汪洋恣肆人莫能抗。今臣视韩非之书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韩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故而不得不面陈于大王之前。非之上书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大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
嬴政笑道韩非之名寡人似也曾听闻。廷尉极夸其人之才今观其所上书也不过尔尔一纵横术士而已。
李斯正色道臣与韩非曾于荀子门下同学三年知之颇深。为人臣者有天子之臣有诸侯之臣。诸侯之臣重在纵横游说远交近攻此固非韩非之长也。天子之臣运四海于掌上御九州于帷幄此乃韩非之所长也。
嬴政道那韩非可有著述?
李斯道当年韩非述而不作。今臣与韩非十余年不见想来其应有著书。只是韩非身为宗室著书非求天下知音而是专呈韩王一人世人轻易不能得见。
嬴政哦了一声。很明显他对韩非可不象李斯这般热衷。嬴政道且置韩非不论廷尉以韩为秦之腹心之病寡人也深有同感。然而亡韩之国赵齐岂会坐视不顾。愿闻廷尉擒韩之计。
李斯心道嬴政到底还是想先灭赵国的呀那个他最仇恨最担忧的国家。说不得只好自己辛苦跑一趟韩国了于是道今以臣愚议:秦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蒙武东郡之卒阅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荆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
嬴政大喜当即同意命李斯收拾行装即日启程使韩。李斯告辞临去嬴政唤住他。李斯回嬴政道寡人虽不识韩非然依寡人之见廷尉之才当远在韩非之上。
这一句话让李斯一连数天都温暖得抖。
注1:关于尉缭史记之记载仅仅如下“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原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
文中将李斯和蒙恬加入到尉缭事件之中并使他们在尉缭的来、去、留中产生重大作用皆属个人想象以填充空白接续线索。诸君自能明辩不再赘言。
注:荆即楚也。嬴政之父名子楚。称楚为荆避其讳也。下同。
注:在本文的前头曾写过华阳太后称呼嬴政为陛下有热心网友以为不妥。当时我曾答复说在记忆中曾见过这样的用法所以才那么写但一时却又没能举出例子来惭愧。这里算是补上了:)
注4:韩非的上书和李斯的反驳以及计谋见于《韩非子》存韩篇基本是原文引用仅几字稍作改动。
本章已完成!
女儿火化时,渣总在为白月光放烟花
锋绝狼王
无限征程
宠妻上天:老婆,你要乖
宿主今天又被迫营业
为了和谐而奋斗
妙手仁心
都市药王
极品小农场
贵宠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