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英烈传》(1/4)
朝以女制武女官身份尊贵,而视武将为潜在的不安袋是在明朝后期的事情。{。
说起来,这个郭勋应该是明朝最后一个手握军权的贵族。
说起这个郭勋。在史籍上的评价并不高。一般人提起他,只知道他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六世孙。在一般人看来,这就是一个腐朽没落的贵族。
实际上,来到明朝之后,经过孙淡的了解,此人却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且不说他现在执掌着禁军。并暂时节制锦衣卫这个特务机关,是正德十五年最炙手可热的权贵。就他个人而言,在一众显贵中个人能力也异常突出。
此人十四岁从军,多年来在边境与北方草原民族在北方作战,身经百战,立下无数战功,是明朝中期第一战将。
虽然武功显赫,可此人并不如普通人想象那样粗鲁不文。郭勋从小接受贵族式的教育,是古典教育模式培养出的精英,能诗能文,“好聚为诗,乐与文儒交”他为人精明,政治手腕极高。加上又是皇家的血亲,党羽遍及朝野。是个黑白两道通吃的文强式的人物。
就这么一个耀眼的大人物,可说是见多识广,要想使用普通手段打动他,并让他帮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孙淡脑中有强大的资料。里面可有不少郭勋的资料。只要把这个家伙的脾气性格摸熟,就能对症下药。
还是那句俗话:怕就怕你没有爱好。只要你有爱好,就能从你身上找到突破口。
这个郭勋说起来,其实没什么爱好。酒色才财气对这样大人物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他愿意,也不会缺这种东西。
像他这样的人物玩的是文化。对,文化。
上下五千年,浩瀚史册。真说起来。郭勋也不怎么起眼。可只要熟悉明朝俗文化史的人都回知道,这个家伙对明朝文化的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此人最大的爱好是刻印、编辑通俗文艺作品。像后世耳熟能详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最早都是由郭勋组织刊刻。
有这么一个大人物的推广,这两本才在明朝时风行一时,为世人所熟知。
当然,在编的同时,郭勋也免不了为自己祖上脸上贴金。反正他搞的是俗文化,又不是正统的史,自然是怎么戏说怎么来。
比如在嘉靖十八年的时候,他就主持编撰了一本《英烈传。在这本中,郭勋这里描写了祖先郭英的勇猛,并鄱阳湖大战中让郭英一箭射死了陈友谅。进而影响了嘉靖帝,争得了使郭英与徐达、常遇春等六王并列配享朱元璋太庙的殊荣。他自己亦被“进钥国公加太师。”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种东西不能当史看。陈友谅的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在正规的的史料中。史官也渐渐淡淡地记上这么一句:“陈友谅与朱元璋鄱阳水战失利汉军且斗且走,日暮犹不解。友谅从舟中引出,有所指挥,骤中流矢,贯睛及颅死。”
当时嘉靖皇帝之所以把家言当成真正的历史,并让郭英配享太庙。未必没有笼络郭勋的意思。嘉靖皇帝本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才不在乎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以至当时就有人上驳斥郭勋,说:郭勋柬劣,侵冒射杀陈友谅之功。为其祖百计设谋,翼达上听。企图封赠世袭。让郭勋很是下不来台。
是,历史是历史,不可混为一谈。不过,孙淡并不关心郭英耸初是否真的杀死了陈友谅。这件事情同他也没有一文钱关系。
不过,据孙淡所知,此时距离《英烈传的问世还有十来年,如果早一步把鄱阳湖大战那段弄出来。或许能够引起郭英的注意。
郭勋不是要让布官给他排戏吗,那我就给他来这么一出。虽然不知道郭勋究竟想让布官演一出什么样的剧目,但能够在舞台上看到祖先的英姿,郭勋总不可能当场翻脸吧。如此一举两得。当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提前一步把英烈传的故事给写出来。并着力描写郭英的威武,应该能打动郭勋的心。
沉思片刻,孙淡有了主意,他微笑着对展布道:“展老板休要忧虑。不就是一出戏吗?想郭大人那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戏没听过你弄些老本子出来唱,人家自然不乐意。依我看你索性搞点新的剧目出来吧。”
布官仔细一想,展眉娇笑道:“淡哥儿说得在理,我也有这个打算。本打算从杨学士新写的本子里找几出的。但可惜杨学士事务繁忙。很多本子都只写了一半。至于你和小杨学士一起写的那出《林冲夜奔,人家郭大人说已经听过一百遍了。耳朵里都生生地听多了茧子。不耐烦再听。这下好了,没有新剧,奴家也愁死了,”说到一半。展布眼睛一亮:“淡哥儿可有新本子给我?”
孙淡微微一笑:“只有一些想法,还没写呢!”
布官“哎!”一声,“讨厌啦,明明还没写,却用话来撩拨奴家。”又伸出兰花指朝孙淡额头上点来。还好,这次孙淡早有防备,在千钧一之际闪开。
孙淡:“我不是说了吗,只有一点想法。不过。真要写起来也快。”
“着呀,你谁呀,你是山东第一才子。真想动笔,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总裁的极品狂兵
将门庶女:王爷请你消停点
超强保镖
网游之无敌盗贼
离婚后,团宠夫人翻上天了
我穿越到了发老婆的世界(我穿越到了发外夫的世界)
地府带货人
入鞘
我明明是个反派[快穿]
美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