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准备读书(2/2)

从今天的事情上来看,雷天易体会到当官的权利。坐在大堂上,让谁出声谁才能出声,眼睛一瞪堂下的人都得老老实实的。虽然李硕只不过是一个小县令,却是威严十足。

所以,雷天易也想做官,而且要做大官,做一个能够左右整个大清的官。

“天易,以前爹和你说过那么多次,你都不愿意去,现在你都这么大了,怎么却又想着去读书呢?现在才学,要到了什么年月才能中个秀才回来?”雷老汉听到雷天易的话,虽然欣喜儿子懂事,知道读书了,但是同样忧虑的是,现在才念书也念不出什么名堂,反而会影响了家中的生意。

一般正常的孩子都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去学堂,到了雷天易的这个年纪,很大一部分人已经经过了童试中得了秀才。而雷天易要是从这个年纪学起,不知道要学到什么时候。

因为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一般在私塾里面,年幼儿童先识“方块字”(书写在一寸多见方纸上的楷书字),识至千字左右后,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亦有直接教读“四书”的。教法大多为先教学生熟读背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由教师逐句讲解。除读书背诵外,有习字课,从教师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再写映本,进而临帖。学童粗解字义后,则教以作对,为做诗做准备。“四书”读完后,即读“五经”,兼读古文,如《东莱博议》、《古文观止》等,并开始学习作文。由于科举取士深入人心,学塾也重视制科文字(八股文)的习作,为科举考试作准备

虽然没读过书,但是雷老汉也知道读书是非常不易的,要不也就不会官少民多了。

“爹爹放心,孩儿自有办法。”雷天易笑了笑,信心满满的说道。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开局监国,祖龙懵了这是我大秦? 救命!疯批徒弟竟想以下犯上 天剑手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双城帝冕 异界小人物的轮舞曲 无限之轮回轨迹 诸天从四合院启航 深空彼岸王煊 哭包萌妃甜又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