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科举一定会有么?(资料多,可以不订阅,不影响日后阅读)(5/6)
涩性书写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最后便能对进行书写的一点一滴倍感深刻,从而在涩性这种“逆境”中逆水行舟,体验不进则退的滋味,使得你在不断努力下品尝逐渐进步的快乐。
艰涩性如同阻力,生宣纸面上如同涂抹了防滑剂,你在纸面上书写发现摩擦力加大,不能轻而易举的进行书写,这种笔与纸之间产生的摩擦一旦被克服,磨合的天衣无缝后,你的书写就能突破进退维谷的境遇。
宣纸这种纸张拿在手中或张挂在支架下,悬空着的宣纸被风吹动,轻而薄的宣纸就会飘拂起来,正是具有这种轻而薄的特性,太极书道实践开创了悬空书写训练法,悬空书写就是在悬空挂着的生宣上进行书写(绘画)创作,这种悬空书写也可说成为轻灵派书写,在纸张悬空状态下书写,由于受力对象的生宣纸无法固定下来,毛笔不能尽力着力在飘拂的纸面上,于是,如何在轻而薄的生宣纸面上写出沉着痛快的作品来,就成为轻灵派书写的“绝妙”之地。通过悬空纸张书写,我们能更深地体会柔软的毛笔和特殊的水墨效果以及生宣纸之间的关联,能够认识到书写中意识活动的作用的重要性。
没有宣纸这种轻灵性,太极书道的实践就没有办法开展悬空书写表现,关于悬空书写,后文中将重点给予解析,通过悬空书写的实践,能够让我们对人的精神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我们探求提高书写层次和境界提供了一种前途无量的途径。
关于生宣书写具有的持久性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宣纸与其他纸张比较,其质量的优质性是十分突出的,优质的宣纸可以几十年不变色,不脆化,放久的宣纸如同陈年老酒更具有较好的书写效果。
由于宣纸具有持久的保质特点,有利于保存和收藏。
从另外一面说,生宣纸的书写因为存在很大的难度,为此,书写者只有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在生宣上大展拳脚。生宣纸给书写者设置了“耐心”尺度,于是成为培养耐心的手段所在。
从上所述,在生宣纸上书写虽然有难度,但是当你能够手到擒来地掌握好书写,等你入木三分地将字体写入宣纸内,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性能的表现所在。
生宣纸正是具备了胶着性使得书画装裱后更显艺术美感。
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相关的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前提在于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了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手,手上也不会沾染上墨迹。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0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泾县的邢春荣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关于中国书画纸乡。四川夹江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朝,明清时夹江纸业进入兴盛时期,全县纸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据史载,康熙初年,夹江所送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夹江纸名声大哗,除每年定期解送京城供科举考试和皇宫御用外,各地商人云集夹江,争相采购夹江纸品。因此,夹江有了“蜀纸之乡”的美誉。抗日战争时期,槽户发展到5000余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纸量高达8000余吨。同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两次到夹江,与大槽户共商提高夹江书画纸质量。1983年11月,为纪念大千对提高夹江国画纸品质所作的贡献,夹江县政府将夹江国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1986年生产长纤维六尺书画纸,当年出口美国、日本等国18.2吨。1994年产各类手工纸7000多吨,其中以宣纸为主的书画纸5352吨。
张大千与夹江纸
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赞曰:“宣夹二纸,堪称二宝。”把夹江纸与安徽宣纸相提并论,足见大师对夹江纸的喜爱。这中间有大师与夹江纸的一段不解之缘。
抗战时期,大千先生寓居成都。他在安徽特制的“大风纸”即将告罄,不得不作让步,用夹江的“粉连史”纸作画,但“粉连史”质地绵韧,抗水性差,受墨和浸润性能也不甚佳,达不到理想的绘画效果,故张大千决心对“粉连史”进行彻底改造。
于是,张大千邀约好友晏济元一道来到夹江县马村石堰山中,找到大槽户石子青。在仔细观看了纸的配料和生产过程后,他心中有了底,开始与晏济元配制制造新纸的药料。
两个月过去了,张大千拿着配制好的药液叫石子青试制新纸,造出的纸,抗水性和洁白度果然好多了。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纸抗拉力不强,受不了重笔。在和几个经验丰富的造纸师傅商量后,大千又决定在纯竹浆中加入少量的麻料纤维。历尽个月艰辛,新一代的夹江纸终于试制成功了。新纸洁白如雪,柔软似绵,张大千对其偏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骄
我国士无双身份被戏子曝光
我的忍界有轮回
仙侠之变身系统
都市小农民
穿越荒年,农门嫂嫂杀疯了
狂医兵王
重生堕落时刻秦风孟可
穿越荒年,农门嫂嫂杀疯了
暖婚入骨:傅先生,宠妻请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