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7/www.xbqg9.org2025/chapter.php on line 3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网文)(2/5)_穿越新石器时代_新笔趣阁
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网文)(2/5)

枥、榛、椴、栗、榆、栎;灌木及草本植物有11种:杜鹃、悬钩子、蒿、菊科、葎草、山萝卜、唇型科、禾本科、藜科、毛茛科、豆科;蕨类植物有水龙骨其中的油松花粉占据优势,属华北地区山地暖温性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既可单独成林,亦可与桦、栎等混交,组成暖温带针叶和阔叶混交林

到了距今4400~4000年的陶寺遗址晚期,尽管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未发生大的变化,但乔木植物花粉已占孢粉总数的60%,推测应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存在加之在陶寺遗址还发现有鼍骨板即扬子鳄的遗骨,推测当地应属温暖偏湿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洛阳皂角树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等化遗址的发现,使我们了解到夏代的一些环境信息从二里头遗址的孢粉资料可知,在属龙山化晚期的夏代初期,木本植物孢粉占相当的数量,灌木中的五加科、忍冬科、桤木,是今多生在南方的植物,说明在夏代初年落叶阔叶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尚书·禹贡》及《史记·夏本纪》等献中多有关于尧舜禹时期洪水泛滥和大禹治水的传说,说明夏朝立国前后的相当的一段时期为多雨洪水期

二里头化的一期(距今3900~3850年)和二期(距今约3800年),即夏代早期和中期时,孢粉中的乔灌木数量与夏代初期相比有所减少,但仍有较大比例,松树和桑树孢子数量较前增加,喜湿作物香蒲属有一定增,并增了木本中的榆属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二里头一期还发现了大象的标本这既表明夏代早期和中期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差别的,也说明夏代早中期还仍保留着仰韶温暖期的基本特征雨量比前段稍少,但仍较为充沛,在夏朝都城周围还有不小的森林,呈现出疏林草原的生态景观,气候已有转凉的迹象二里头化三期(距今约3750年)的孢粉和洛阳皂角树遗址采集的孢粉标本属同一化时期的遗存这一时期的孢粉中,木本植物已降至孢粉总数的7.6%,而草本植物花粉已占90.2%,在皂角树遗址的乔木花粉中,也以耐旱的松属居多,喜湿的蕨类植物减少,动物的种类也较单调,土壤的磁化程度也由此前的较高值向较低值跌落这说明夏代晚期已转化为稀疏草原的生态环境,气候已显温凉干燥但从总体上看,夏王朝所在的中心地区洛阳盆地还有较广阔的水域,降水量虽较以前有所减少,但还是要比今天为多,处在仰韶温暖期的后期的大背景下,温度要比今天高l~2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殷墟发现的动物遗存有肿面猪、鹿、圣水牛、狗、猪、獐、鹿、羊、牛、狸、熊、獾、虎、黑鼠、竹鼠、兔、马、狐、乌苏里熊、豹、猫、鲸、田鼠、貘、犀牛、山羊、扭角羚、大象、猴等;鸟类有雕、褐马鸡、丹顶鹤、耳鸮、冠鱼狗等;鱼类有鲻鱼、黄颡鱼、鲤鱼、青鱼、草鱼、赤眼鳟、鲟鱼及龟、丽蚌、蚌等另外古生物家周本雄认为,早在20世纪40年代被石璋如先生鉴定为“麻龟板”的动物,应为鳄鱼这样,仅在殷墟发掘出的古动物化石就达40余种之多甲骨中也保留了大量殷代的环境资料

土壤是农作物生的根本黄河中下游地区是黄土高原和黄河冲击而成的华北平原之所在,丰厚的黄土构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基本景观黄土是非常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土壤,由于呈粉尘颗粒状,是由西北气流从亚洲内陆搬迁而来,逐渐飘撒沉积而成,其成岩作用不强这些成的黄土在结构上呈现出均匀、细小、松散、易碎的特点,这就使得粗笨的木耒、石铲等原始工具容易入土和耕作

黄土的有机质含量高,是较为肥沃的土壤,并有良好的保水性能美国者庞波里(rmy)曾对我国的黄土评价道:“它(黄土)的肥力似乎是无穷无竭这种性能,正如著名德国地质家李希特霍芬(erdiri所指明,一是由于土层中累年堆积、业已腐烂了的植物残体,雨后通过毛细管作用,把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吸到地面;一是由于从亚欧大陆内地刮来的沙不时仍在形成的堆积它‘自我加肥’(sel-ertilizing)的性能可从这一事实得到证明:在中国辽阔的黄土地带,几千年来农作物几乎不靠人工施肥都可以年复一年地种植正是在这类土壤之上,稠密的人口往往继续不断地生到它强大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

黄土一般呈碱性,黄土中的矿物质大体经久都不流失,因此基本肥力也期不丧失.并且,如上所述,黄土还具有“自我加肥”的能力这不但使其最适合于原始农业的早期耕作,而且也使黄土地区的人类从一开始就采用了与定居生活相适应的较为稳定的耕作制度.对此,何炳棣先生指出:“原始华北农业最初不应该采取游耕式的耕作法”以研究中东原始农业而著名的美国者杰克.哈兰(jr.har根据他对华北黄土区古代自然环境、土壤状况等知识的掌握,对华北最早的耕作方式推测道:华北黄土区最早耕作方式决不是一般所谓的“砍烧制”,因为经典的砍烧制或游耕制一般需要每年实耕八倍的土地;换言之,土地耕作一年以后,要休耕七年之久,肥力才能恢复华北远古农夫大概最多只需每年实耕三倍的土地;内中有些土地可以一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夫人你的小龙崽四岁半了 异世凤临天下 他的浪漫 都市透视小神医 决战峡谷之巅 秦家有女 婚婚欲醉,慕先生宠妻无度 重生之鬼眼狂妻 乾坤鼎 纨绔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