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节(2/3)
陈诚在浏河早有防备,刀锋一晃,剌得善通寺师团连眼睛都睁不开来。
双方身影分开,43联队长浅间义雄大佐已经身首异处,这下,善通寺师团总算是可以跟名古屋师团平起平坐了。
浏河不行,则取罗店。
但是罗店比浏河还坚挺,日军拿下一个中央阵地也只不过是面子上好看,事实上中 队从未真正退出罗店。
那个留学归来的黄维硬是豁得出去。不知是不是在德国学到了一点铁血精神,据说打到最后,他的几个部下,不是死就是伤——还是重伤,而到实在无兵可派时,就索性只在师部留一个对外联络的发报员,其余的人,摇笔杆子的文书,烧饭的伙夫,全部集中起来,由黄维自己带着,握着枪呀呀地叫着冲上阵地。
淞沪会战结束,黄维所部已不足一团,人送黄老师绰号:“书呆子”,谓其爱认死理,绝不服输。他本人亦感慨系之,称淞沪战场“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寸土地的得失,皆鲜血换来。
黄维坐镇的罗店之所以被称为“血肉磨坊”,很大程度上也正因为双方一会你包我,一会我包你,有时你击我,有时我击你,谁都不能立马置对方于死地,却都在拼着命“磨”。
所谓一招定胜负,一掌扭乾坤,浏河罗店均找不到一点缝隙,松井得另想招了。
这招就叫“中央突破”战术,一刀砍在腰上,定让你鲜血狂涌,洒满长天。
腰,指的是宝山西面的月浦和杨行两镇,自宝山失陷后,名古屋师团已得以全力西进。
松井要断绝陈诚和张治中之间的联系,一分为二,再一口口吃掉。
本来陈诚从没放弃过夺回罗店主阵地,但因为吴淞、宝山落于敌手,又担心被松井“中央突破”,所以不得不收缩防守,也无法再对罗店发力。
月浦和杨行这个“腰”就此成为双方必夺之所,驻守之将仍为夏楚中。
(951)
2010-12-2119:27:27
作者:潜水驱逐舰回复日期:2010-12-2109:53:08
以当时繁华程度,市井有金罗店、银南翔、铜真如、铁大场之说。战火让金罗店砸个粉碎,而银南翔则保持青石街道、明清建筑基本完好。
作者:j022167回复日期:2010-12-2109:13:17
罗店是惨啊。我听19冶的朋友说起,05年他们在那里给宝钢二期做基建的时候,就经常从工地发现白骨。而且那里阴气很重,连一只老鼠也没有
————————————————————————————————
喜欢看到兄弟们这样聊天,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会从中长到见识,哪怕是指出老关书帖中硬伤的,于大家亦是好事。互骂有什么好呢,伤别人也伤自己,一无所得啊。
2010-12-2208:04:20
夏楚中的第98师伤亡已近5千之众,阵亡将官2百余员,不得不进行补充,补上来的新兵马上又倒下去了,有的人受伤住院时,连自己原来所在部队番号都不知道。
这位不行了,换一位。
换上来的是周碞(保定3期),周碞的第6师刚从浙江调来,一上来就伤亡了3千,全师惨兮兮地仅剩下1600人,马上也不行了。
看来你们都没什么战斗力啊。
说这“大话”的,是接替夏周的胡宗南。
胡宗南(黄埔1期)在光环最亮的黄埔一期生中能处于领头羊地位,并被封为“天子第一门生”,是有些真才实料的,与后来人们对他的印象并不完全符合。
民国记者范长江以一部《中国的西北角》名世,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书中对胡宗南有很高评价,而在这之前,胡氏实际已被作为黄埔名将而为当时人所熟知。
采访时节正逢西北的大冬天,范长江本以为这样一位名人,一定是锦衣大氅,风度翩翩地安坐于司令部。
未料这个司令部连民房都不是,只是座山里的破庙。胡宗南就住在破庙里,而那座小庙确实破得可以,凛冽的西北风不断从窗户刮进来。
一走进去,屋子里别说火炉,连热坑都没有。
身为中央军将领的胡宗南,身上还穿着单衣单裤,从脸到手,浑身都是冻出来的疮伤。
范长江眼里的这位师长,不喜谈论什么是人生之类空滔的话题,津津乐道的始终是他的部队。让范记者感到格外惊异的是,他竟然对自己的部下了如指掌,乃至“某个中士如何,某个下士又如何”都能如数家珍。
此情此景,令见多识广的记者都感到“有点茫然”了。
之后,范长江又深入军营,采访了很多士兵,发现胡宗南并非虚夸。即使在普通士兵眼里,他的形象也接近完美:爱兵如子,艰苦朴素,有时对自己的要求苛刻到近乎自虐。
在大西北时,胡宗南还只是第1师师长,但他的第1师那时就已名震大江南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超级资源帝国
种葡萄种出两只小包子
南宋军神
位面修复专家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陆长生叶秋白
至尊毒医:鬼王的金牌宠妃
人在盗墓求长生
大明流匪
大巫妻
女魔头的现代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