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5节(2/3)

站、吴淞站,最后一直到长江边上的炮台站。”下元当时是要直攻江湾镇的,但是野村不同意,让其先打吴淞,其原因跟jsl115兄所说差不多。下元在实际作战时,以金泽师团登陆需要有登陆点为借口,没有南下攻江湾,但也未直接打吴淞,是北上强渡蕴藻浜的,他想通过强渡蕴藻浜,形成一个对吴淞一带的大包围,他强渡蕴藻浜的那个地段,应属江湾。另外敌我两次强渡蕴藻浜,庙行大战宋希濂强渡的那次没有疑义,只是下元第一次强渡,在杀伤多少日军以及战斗激烈程度上,中日双方记载有很大差异,成书时(即第一册“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采用了中方的说法。

2010-10-1910:32:02

作者:li200回复日期:2010-10-1909:12:49

我倒觉得“久留米旅团强度蕴藻浜”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后勤。

河对岸一堆敌军,你在码头上卸补给也不踏实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200兄所示地图已收藏,当时写的时候就想找这样的地图,但没找到,所有地点都是用最笨的办法,即在现有地图上一个个找出来的,很是费劲,当然也有发现的乐趣,犹如在战场上重过了一遍。另外,我写的慢,这也是原因之一,可能是我太过偏重于细节的缘故,无奈写作习惯已形成,改也难改了。呵呵。

2010-10-2009:00:32

此前,在日本人一阵紧似一阵的催迫之下,宋哲元已对北平城防作了重新调整。

他把冯治安师的部队陆续调出北平,但是独独留下了两个团。

这两个团的编号分别为221、222,它们可以说是冯治安师的精华,在喜峰口立过大功的,自然最不该撤。

不过香月和松井紧盯不放的就是这两个团,无论如何,非要宋哲元把他们调走不可,而且驻扎的地方距离北平至少得40里路远。

宋哲元就说,你们看着不舒服,我可以让这两团人走路,可是他们一走,北平城的治安怎么办,总不能靠我一个光杆司令来维持吧。

松井说,这好办,29军不是还有一个赵登禹师吗,可以从那里调2个团来代替。

赵登禹师属预备队性质,战斗力是明显不及冯治安师的,松井此举,一方面是要削弱北平防守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抓住了29军此时的一个很大弱点。

在长城抗战时,这支部队曾达到过空前的团结,军长宋哲元几乎可指挥师以下的任何一个作战单位,但是仅仅4年过去,情形早已是今非昔比。

29军的四个师,虽说名义上都归宋哲元指挥,但哪个师的兵都归哪个师的师长直接统领,听其调遣,比如赵登禹的部队,即使冯治安领了宋哲元的上方宝剑,也没有办法随意指挥他下面的任何一个作战单位。

按香月和松井的用意,当然最好是让“主和派”的张自忠一步到位,顶替了冯治安,但在此之前,如果目的一时达不到,把赵登禹的兵派过去,使“主战派”的宋哲元和冯治安指挥不灵,倒也不失为妙计高招。

然而这却正中宋哲元的下怀。

作为老西北军的资深之将,他手里的刷子可不止一把。

城里不是有保安队吗,他就让保安队与221、222团换穿军服。

保安队打着冯治安师的旗号撤出了北平,而那两个团则穿着保安队的衣服,仍旧驻扎城内并担负城防。

从松井手里拿到“准入证”后,宋哲元随即下令给赵登禹,后者把自己的主力、独立第27旅(石振纲旅)派往北平。

石振纲旅下属679、681两团,老底子是参加过长城抗战的骨干,旅长石振纲就曾跟着赵登禹在喜峰口砍过鬼子,还受过伤。

随后,宋哲元又任命石振纲为北平警备司令,4个团统一归其节制,如此一来,就解决了统一指挥和协调的问题,北平防守力量不但未得到削弱,反而还加强了。

这实际上也暗合了29军“赵登禹守北平,冯治安攻丰台”的既定思路。

与守军相比,广部带的人并不算多。既然不多,就不能硬闯,而要“巧入”。

北平大使馆驻扎着护卫用的日本宪兵队,共有500多人。

城里面有500,城外面正好也是500,不光是巧合,还是演戏的需要。

大队长广部广少佐手一挥,日军在丰台上了大卡车,一共26辆,嘟嘟地就往北平开来。

广部一路上想得挺美,要是进了城,可不光是接日侨那么简单,没准就直接把29军给解决了,城池拿下,首功一件,岂不快哉。

日本人做事常常过于机械,大概这个程序是前面作战计划中规定,甚至彩排过的,可是他们忘了,这招如果放在平时,或许还有侥幸得逞的机会,现在什么是时候,廊坊刚刚打过,北平守军能不把耳朵根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武当宗师在都市 猜想未来 最豪赘婿 四合院之平静生活 谁的青春不任性 大唐的旗帜 庶女重生之嫡女谋 荒野王座 洪荒之剑道魔神 花心总裁遇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