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2节(2/3)

知道山西军政方面仍下不了决心,老蒋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去做说服工作。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17日,蒋介石飞抵太原,亲临督战。老阎正愁难以决策,赶紧把文武百官都叫过来,听“委座训示”。

说实话,老蒋其时并不可能直接指挥山西,也没有孔明舌战群儒的本事,但他随身带来了外交情报。

情报显示,连日本外相有田都说了:察绥战事,让他们去打吧(指绥军和伪蒙军),我们日军自始至终都没有介入,也不会介入,甚至连(对伪军的)援助都不会提供半点,“中国尽可迎击”。

有田的话,前半段是真的,后半假是假的——没有“援助”,德王和伪军怎么可能如此卖力?

不过如果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日本的态度了。就在老蒋到太原的当天,红格尔图还处于王英“大汉义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在他们看来,攻下小镇只是分分钟的事。伪军既然自己就能够轻松摆平,这种时候,日军自然不用“介入”,也没必要“介入”。

老蒋就把有田的这番话展示给到会的每一个人。

你们都看到了吧,日本人都说不会“介入”了,诸位为什么还要前怕狼后怕虎呢。

想想日本首相的话总不会有假,众人心里的疙瘩就此解开了。

(714)

2010-06-2009:50:45

老蒋很激动,当场定调,不仅要彻底解决百灵庙和商都,还要把张北也一体拿下,以便一劳永逸。

为了给各位再壮壮胆,他决定使出自己的秘密武器——空军。

就在这一年,南京政府成立了航空委员会,由周至柔出任主任。但真正在幕后起主导作用的,却是担任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

民国时代,宋美龄被称为“空军之母”,一方面是因为中央航空队的大部分军用飞机都是由其负责采购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她确实在中国空军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根据相关记载,宋美龄本人还有轻微晕机症状,但她对战斗机却并不外行,大到飞机设计和性能,小到小零小件的孰优孰劣,竟然都能讲出个子丑寅卯出来。

即使在当时的军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凤毛麟角,所以说,宋家出能人这句话还真不是虚的。

宋美龄虽只是秘书长,但她对空军的管理却比担任主任的周至柔还要细,张口闭口都是“我的空军”。据说,她对中央航空队的每架飞机、每个飞行员都能做到了如指掌。连当时的老外都知道,“蒋夫人”是空军这支精英部队的实际掌控者,而如果谁要鬼迷心窍,想要从中贪上一点或做“行窃者”的话,必被“处以极刑”无疑。

有“第一夫人”亲自关照,空军日子自然好过。特别是在“两广事变”后期,“两广空军归并中央”,国民党空军编制空前扩大,达到了9个飞行大队,共31个中队的规模。

绥远战役发起之前,老蒋正过五十大寿,大家说要送寿礼。老蒋摆摆手:今年祝寿不收礼,收礼只收战斗机。

于是,收了70架战斗机。

南京的祝寿仪式上,飞机在天上一拉线,现出了“中正”、“五十”四个字,把现场观摩的南京市民惊得目瞪口呆,而蒋氏夫妇更是兴奋莫名,老蒋当即发表观感,要“尽忠报国,复兴民族,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在太原会议上,趁着高兴劲,老蒋给周至柔发去电报,准备让空军参与绥远战役。

此时从百灵庙到商都,再到张北,空军几入无人之境。按照老蒋的设想,只需派2个飞行大队过来,一个负责轰炸,一个负责在上空监视,即可对伪蒙军予以“最大打击”。

阎锡山、傅作义起初跟中央要强力支援,大炮坦克都想到了,还真没奢望过能得到空军相助,顿时眼前一亮。

有这么好的事,那就快点吧。

老蒋笑了笑,伸出三个指头。

3天之内,空军飞绥。

具体路线是,从洛阳机场出发,在太原加过油后,即可进入上述三地作战。

可是老蒋自己也没想到,他的承诺很快就打了水漂。

(715)

2010-06-2015:34:01

空军不是陆军,老蒋自己的意见并不“权威”。虽然名义上的负责人周至柔肯定听老蒋的,但老蒋听谁的,他得听“秘书长”的,而“秘书长”又以空军中的“技术权威”是从。

原来空军要飞到绥远参战,不是准备3天的问题,而是至少得耗费8到9天。除了时间上来不及,还可能过早暴露实力,给以后真正的中日大空战带来麻烦——要知道日本人一向非常注意搜集情报和总结经验。

想玩点“高科技”显然已经不可能了,老蒋没法显能耐,只得看傅作义的。后者果然没让他失望,一个红格尔图“闪击战”,几个小时解决问题,十分地爽利。

老蒋很高兴,他希望能够把这一“闪击战”的经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本闲凉 道果 我本闲凉 微观启示录 [HP]贵族 瓦罗兰传说 三生劫之王的恋人 名门闺杀之市井福女 校花的极品特工 亿万巨星吃定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