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3节(1/2)

2010-04-1710:23:20

老冯自己也很激动,公开通电南京政府,要求取消《塘沽停战协定》,否则同盟军就要自己出兵收复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了。

话犹在耳,这时候同盟军内部却先出了问题。

自从收复多伦后,日本人大为恼火。日本华北驻屯军武官柴山兼四郎首先向冯玉祥发出抗议。

老冯自然是没理他。

柴山见没有效果,就直接去找他认为的“家长”——坐镇北平的军事长官何应钦,说中国军队出兵多伦的举动,明显违反了塘沽协定中有关中日双方停战的精神。

可塘沽协定说的是中日两国,同盟军打的是满蒙伪军,跟小日本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柴山振振有词,打狗还要看主人,伪军就是我们家的狗,那是你们想打就打的吗。

何应钦分辩说,同盟军的成立并未得到过北平军分会和政整会的允许,因此他们在察北的军事行动,既非政府授意,我们也很难管得了。

柴山一听十分恼火,当即抛下一句硬邦邦的话,说如果你们真的管不了(抗日同盟军),我们关东军可以过来帮你们一道管。

这话让何应钦出了一身冷汗。

照柴山的意思,关东军没准还真要越过长城,以此为借口乘机侵入察省——人家武藤在签完协定后可是发过声明,说如果中国确实遵守这个协定,关东军马上撤回长城线,否则的话,那是要“断然膺惩”的。

柴山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早在塘沽协定未签署前,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中将就曾公开扬言,说为了保证“满洲国境”的安全,关东军有进占张家口的必要。

对于日本军人来说,有什么他们不能做,或者不敢做的吗?

此时,无论是为了“政令统一”,还是实施“中央防边计划”,蒋介石和何应钦都不能够容许抗日同盟军再继续存在下去。

所谓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何应钦在关东军面前虽然力不能逮,但要说到对付自己人,倒也还是有些经验的。

直接动用中央军来攻击“抗日部队”显然是不明智的,别的不说,光老百姓喷来的口水就够你受得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先觉得撑不下去。

抗日同盟军既称“同盟”,实际上是一个很多军事政治派别的联合体。中间既有方振武的“抗日救国军”、留驻察哈尔的29军后备部队,又有被何应钦取消番号后无处可去的东北义勇军,甚至还有很多中共地下党员——有资料显示,这实际上是西北军历史上第二次与我党合作。

时间一长,内部的矛盾就藏不住了。

东北义勇军的这些头领大多是认“中央”为正宗的,投同盟军是因为“中央”不承认,东北又回不去,一时找不到栖身之所,所以他们并没有铁着心跟着老冯干到底的决心。

等到何应钦通过关系向他们频摇橄榄枝的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不动心了:在同盟军里面,能够称得上老冯“嫡系”的应该是西北军旧部,他们是“外来人口”,只能算是杂牌。

当然了,投靠“中央”也是去做杂牌,但同样是做杂牌,做“中央”的杂牌毕竟还名正言顺,比在同盟军里面吃了上顿没下顿要强多了。

于是很快,冯占海等义勇军头领就或明或暗地“归顺中央”了。在军事力量上,东北义勇军与西北军旧部实为支撑同盟军的两大板块。他们这一动摇,整个同盟军立呈分崩离析之势。

(563)

2010-04-1714:20:26

此时庞炳勋和冯钦哉都同时接到了北平军分会的入察命令。不过这时候庞炳勋已被授命为“察哈尔省剿匪司令”,冯钦哉见已“物有所属”,“主察”看来是肯定没自己的份了,于是马上回绝了何应钦,理由也冠冕堂皇,谓之“三不能打”。

一不能“打”:人家是抗日的,我不能打。

二不能“打”:人家是老领导,我不能打。

三不能“打”——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凑中国人“三”这个吉祥数字,冯钦哉说是因为冯玉祥姓冯,他也姓冯,三百年前都是一家,哪有一家人打一家人的道理。

冯钦哉不愿去,庞炳勋却已经等不及了。这瘸子马上打点好行装,就要率部向张家口进发。

一直“躲”在北平的宋哲元知道不能再“躲”下去了。

“躲”,不是真的怕事,那是为了静观其变,当时局产生了明显变化时,那还是要出来的,要不然收谷子摘桃子的好事就要变成别人的了。

至于什么时候要躲,什么时候能出,全凭当事者掌握火候的功夫,或者说,就看你读三国悟三国到了何种地步。

宋哲元马上授意冯治安,由后者出面,对庞炳勋发出警告:察哈尔是我们29军的地方,没了察哈尔,我们就活不下去。你要是真的敢动察哈尔半点心思,我们就不客气了。

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君(庞炳勋)若打冯(冯玉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穿越种田之腹黑相公不好惹 焚天绝神 中古战锤:救世鼠辈 皇道逆命 股仙 闪婚甜妻:总裁老公太完美 精灵:你怎么在精灵世界修仙啊? 快穿:我是BUG 猎魂 叁号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