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2/2)
在行剌汉奸前赋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其实这首诗的专利拥有者就是老汪。不过后来他自己也成了中国最大的汉奸。用彼诗剌彼人,莫非导演也喜欢玩无厘头?
我们前面说过,民国四大美男中,老汪是排第一位的,少年时同样风度翩翩的老蒋甚至连榜单都没能上得去。可见当时老汪的粉丝团阵容曾何等强大。
可惜搞政治不是比帅。在与老蒋争夺头把交椅的战斗中,老汪总是差那么几步。
不应该啊。
在老蒋崭露头角年以前,汪精卫已经名满天下了。
从一首“不负少年头”开始,他曾被公认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少年勇士。
年纪轻轻就敢剌王杀驾,关进局子还能诗兴大发。搞暗杀的革命党人不少,但当年的汪精卫绝对是独一份的。
坏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坏人。他很可能还曾是一名英雄。这就是历史的悖论。
(58)
2009-09-2814:24:14
想当初,汪精卫还担任了革命先行者的政治秘书,亲自陪老人家北上,连那份颇为煸情、每个国民党员见之都要顶礼谟拜的《总理遗嘱》也是他代为起草的。
等到革命灯塔一倒,在接班人竞赛中,大家都认为,年轻有为的汪精卫肯定能跑第一了。
谁也没有想到,斜剌里会冲出一个蒋介石。
在汪精卫面前,蒋介石只能称为小蒋,不幸的是,这个小蒋比老汪更加年轻有为。
从此老汪就戴上了千年老二的桂冠。
有人翻了《三国》,便套用周郎的一句慨叹,将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关系总结为:既生汪,何生蒋。
其实罗贯中因为写《三国》时藏了私心,对待人家周郎是非常不公正的。
周瑜同志作为赤壁大战的总导演,那胸襟不说装一座大海,放条大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更何况彼时的诸葛亮不过一毛头小伙,也就是刘备派到东吴来的使者。
大统帅和外国的一联络员究竟有什么可较真的。
对于老汪来说,周郎起码有一个长处是他所羡慕的。
那就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同志手里有枪杆子。
汪精卫嘴皮子利索,他喜欢说,而且会说,尤其擅长演讲,那水平就是在一群靠嘴皮子混饭吃的政客们中间也绝对是麦霸级别。
他笔杆子硬实,写得一手好文章,可谓文采风流,字字珠矶,一个代笔的《总理遗嘱》可以写得连总理自己都点头称是。
嘴皮子、笔杆子都有了,偏偏没有枪杆子。
而这恰恰是最要命的,也成为他与老蒋争斗屡处下风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你该明白了,不管是西山会议派,还是改组派,其实自己都只能动动嘴皮子,玩玩笔墨官司。
他们需要寻找反蒋的枪杆子。阎锡山、冯玉祥这样的地方大佬正是最佳人选。
抛开阎锡山忙着收礼不提,且说冯玉祥这一走,他丢下的那一大家子可就乱了套了。
西北军除了为人所熟知的喜欢“倒戈”外,这个地方派系在闹不团结方面也是出类拨萃、人皆叹服的。
内部争斗,本来哪个派系都有。但就数西北军玩得最过火,最出格。那些高级将领都自恃打仗在行,谁也不服谁。有了矛盾之后,见了面更跟世代仇敌一样,不把对方整死打惨决不罢休,一点同事情面都不讲。
老冯在的时候还能压得住点阵脚。毕竟那是西北军的祖师爷。但他一走,下面就全部猴子称大王了。基本上是下级不服上级,新的不服旧的,少的不服老的,没有一点起码的组织纪律性可言。
有的将领就提出来,既然阎老西不够朋友,趁先生(冯玉祥)不在家,咱们索性跟老蒋合作算了。
阎锡山的消息灵通得很,马上就听到了。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西北军联蒋干什么?你们都联了蒋,我留着冯老大还有什么用?
(59)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请牢记经典址:[拼音第一个字母]手机看小说:【经典小说】,x小说下载请到小说信息页,请点上面的“返回书页”!
本章已完成!
快穿之我是反派的小甜饼
仙本难修
错嫁良缘续之海盗千金
七脉神尊
半岛:才不是梦女呢
快穿之女配心愿系统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大周不良人
逍遥四公子
打脸修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