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节(2/3)
不住了。
天亮以前,必须完成接防!
啥话也别说了,跑吧。
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
3个小时后,郑洞国到达南天门。
第25师代理师长杜聿明总算是看到亲人了。都是一期同学,没什么好计较的,所以接防工作完成得十分顺利。
此时的战场形势对中国军队来说相当不利。
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人物,此人就是后来名气很大的“光头将军”刘玉章(黄埔4期),不过那时与郑洞国等人比起来,还是小卒子一个——旅下面是团,团下面是营,他是营长。
作为基层军官,他看到的情况可能更客观一点。据他描述,郑洞国旅在向南天门急进的过程中其实是很狼狈的。由于是南方部队,一下子很难适应北方冷空气,加上又累又饿,一路上有许多人掉队(“落伍者络绎于途”)。
很多营到达南天门时,连一半人还没有。他那个营算是不错,也只到了500来人。
接防阵地后,刘玉章也是累得够呛。但他作为一营长官,自然不敢懈怠,只能先出去转一圈再说。
巡视完后,他原本想坐在山坡上喘口气,不料竟睡了过去,而且一睡就是几个小时,醒来时天已拂晓。
睡没有关系,但睡的环境却着实令人瞪目——外面风大得很(“朔风凛冽”),天又这么冷。
除了佩服光头体魄超乎异常的强健,特别扛得住外,不得不说这“强行军”的确是够“强”的。
(462)
2010-02-2820:12:09
营长如此,普通士兵更不要说了。
刘玉章本人亦心有余悸:如果日军在这个时候发起连续攻击,部队几乎是肯定扛不住的。
郑洞国当然也知道形势的严峻。
可不是说过了吗,前面就算是一座火坑,他也得往里面跳。
不过让大家都深感庆幸的是,古北口的日军却并未接着对南天门阵地发起进攻。西线无战事,一直延续至黄杰师师部和第6旅(罗奇旅)随后赶来。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这一阶段的战事再认真盘点一下就会发现,日军在“巩固边防”上已经占有主动地位。
不管我们怎么努力,自3月中旬以来,三条线的主要关口大半都已掌握在了关东军手中。
西线的古北口,由川原旅团所占领。
中线的喜峰口,至少是服部旅团和29军相互对峙。
古北口、喜峰口、冷口,长城三大关口,只有西线的冷口可以说仍在我手。
黄光华在击溃米山支队,拿下冷口关后,一直不敢掉以轻心。
毫无疑问,即将面对的肯定将是比米山先遣支队更强的敌手,如何轻松得起来。
我不会下围棋,但我知道围棋棋手在下完棋后一般都有一个必经程序,那就是复盘。
此时黄光华也在“复盘”,不仅“复”自己的盘,也在“复”对方的盘。
米山先遣支队为什么会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溃退下去?
轻敌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技术性因素是它缺乏坚固工事。如果工事足够坚固的话,至少可以把其火力优势发挥出来。
不可否认,在做这番思考时,黄光华那种特有的“工兵思维”一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是,在日军尚未重新发起进攻之前,他做了两件事:挖和搭。
挖是挖战壕。地面的冻土和石头硬梆梆,用小锄子小铲子都难以搞定。不过黄光华到底是工兵出身的师长,马上就想到了用铁镐。没铁镐怎么办?到矿厂里去弄啊。一家伙就扛来了1万把,一人一把还嫌多。
铁镐也不行,只能用一两天,到第三天就磨成了铁棒槌。没事,找铁匠,阵地上就升起炉子,磨了就去打,打了再来磨,循环往复,确保使用。
搭是搭工事。黄师长的脑子是真好使,难怪一个工兵科的也能做到师长。这次他仍旧想到了矿厂。矿井里不是有支撑煤窑坑道的木头吗?现成的,都搬来,打鬼子嘛,没办法,只能就地取材了。
差不多忙完了,关东军后续大部队也就到了。
来的是服部旅团。
服部不是把喜峰口和冷口都承包下来了吗?他的原定计划是先打喜峰口,再打冷口,这样按着顺序下来。不料喜峰口那里的29军十分坚挺,虽然拿下了一个老婆山高地,但要想再往前面推一推已经委实很难(29军的绕攻夜袭是很碜人的)。这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跳过喜峰口,指着冷口能帮他创造奇迹了。
在冷口这里负责进攻的是服部旅团的另外一部分,一共两个大队:第25联队第2大队(鲶江大队)和第28联队第2大队(米山大队)。后者是原来的米山特遣支队的主体,此前已经吃过黄光华的亏了。
3月19日,也就是铃木旅团在罗文峪受挫的第二天,服部旅团开始在冷口碰运气了。
(463)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名门宠婚,首席的情意绵绵
元鼎
奥特曼修仙传
俗人的姻缘糗事
黑科技UP主
网游之最强神壕
沙蛹
武心潜龙
回到原始社会做酋长
张玄林清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