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名将李牧(2/3)

人也没有正面交锋过,虽然世间众纷纭,但是申龙甲认为其实就是一句话,一部分人都认为白起未必打不赢李牧,却无人敢李牧会败给白起;人人都敢李牧可以战胜白起,却无人敢白起不可能败给李牧。

其实只要看看打匈奴,或者二人移位而处,就可以看出结果了。

李牧是以被动打主动,以慢打快,以少胜多,以点抗面,最终依旧取得了大胜。同王翦一场大战中,两军的差距就不要提了,天壤之别,总体战略上秦国已经是完胜之局了,几路大军同时进攻,李牧以一军却守得游刃有余,如果不是许多客观原因,造成李牧实在是无法反击或者迂回包抄,这其实反而也是李牧最为擅长的,胜负实难预料。令秦国眼看着眼前的胜果,就是吃不到口,最终不得不再次依靠反间计。当然更加让人郁闷的是,这是李牧从没有打过或者涉及过的防御战,弃长就短,以骑改步……

李牧战法多奇计,尤长于设伏截击,胜秦国和匈奴亦如此;一生领兵,几乎只有云中草原之飞骑边军,而从未统领举国步骑轻重之混编大军做攻城略地之决战。

如果让白起铁骑冲锋,兴许胜算很高,要是让他守,恐怕就很难达到李牧的高度了。

要知道单以进攻或者决战而论,以守成出众著称的年迈老廉颇,还不是在鄗代之战中,可是以十几万农民军就打败了六十万燕军,一战改变了燕赵形式。而他在同白起对战中,自知不敌,摆出一个乌龟壳,还不是让白起无计可施,最后白起还是依靠反间计,令赵国阵前易帅,方才获得最终胜利。

而申龙甲感觉这个赵括代廉颇还不完全是反间计的作用,赵括的纸上谈兵也不是作战空谈造成的。秦国的反间计一开始绝对不是夸耀赵括,贬低廉颇,如果民间的议论也许会左右君王,但是这需要廷上的大臣都赞同这个议论才行。那时候的君王又不像乾隆一样,没事就出宫溜达溜达,赵括又不可能为了代替廉颇,向宫里的人行贿。所以反间计肯定都是逐步的。先是散布秦国熬不住了,然后就是赵国避战,白起久攻不下将被撤职之类的话题,希望赵王逼廉颇出战。

赵括极有可能是赵孝成王一系的,而廉颇很显然是赵国元老,赵孝成王极有可能是通过秦国散布的假情报,认为秦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连无敌战神白起都因此获罪撤职了。被收买的人肯定是为了形容廉颇的怯战,廉颇老了,糊涂了,能力本来就一般,加上一向胆,如果真是白起也就算了,现在连个秦国不见经传的人物都把他吓得不敢出战,还不如赵括这般的儿呢。

赵王正在扶植自己势力,借此淘汰一群老顽固的时机,想让赵括去代替廉颇拾这个熟透了的成果的,结果被坑了。

所以,长平之战明是赵括纸上谈兵,其实暗中双方的情报机关作用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孙子才将‘间’提到一篇的高度。

如果赵括知道秦军攻势不减,对手是白起的话,他也未必会冒然出击,也一定会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出击。

相同的例子也发生在公元前24年的燕赵之战,同乐毅齐名的燕国一代名将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煖作朋友时的印象,认为庞煖很容易打发,结果被庞煖击败的情况是一样的,你不能剧辛纸上谈兵吧。

近代二战的时候,美军就大施假情报,搞得希特勒跟个傻子似的,最后反而遭到人们对他的才干质疑。

这就是情报的关键,杀人于无形啊!

除此以外,白起并无打败李牧和廉颇的有效手段,当然了,廉颇不败是肯定的,但是肯定是打不赢白起的,即使年轻个几十岁也不可能,只有守成的份,因为白起太强了。同理白起面对李牧也许不会败,但是肯定打不赢他,因为李牧更强,白起还不是以防守见长。只能,白起在攻击力上,完全可以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就连重视野战筑垒工事也都是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

当然了春秋战国还有两个人,没有让人世人看到他们的闪光之处,可惜可叹。

一个就是乐毅,率弱燕破强齐,未碰到强敌,没有打出带火花的战役,而且只是盛名一时,还来不及向世人展示他全部实力,令人遗憾。

另一个是王翦,出世之后,基本上六国已经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多居常心,多守常法,宁可缓战必胜,不求奇战速胜。秦国名将又那么多,仗都不够分的,而且每次都是恃强凌弱,哪有机会给王翦来一次伊阙之战和番吾之战机会,唯一一个敌手李牧还让反间计给整死了。当然了即使申龙甲现在当了秦王,也不会给他展示的机会,这不是玩游戏,可以导记录,来回试着玩,损失的可是自己实实在在的国力和军队。可以稳胜,谁会冒险啊!

王翦唯一一次露脸的机会,就是破楚。他稳妥的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大军,而李信差一点儿用二十万就做到,最后败在了历史上哪个本来应该是在秦国当官的楚国公子昌平君起兵反秦,切断李信军的后路,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跟踪追击才大败李信军队的,所以失败的主要责任不在于李信,也不在兵少。

王翦倒霉在秦国太强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提前两万年登陆洪荒 神针记 草根战神传 我的景区爆火了 九品天尊 蛇夫 隔壁俏佳人 清穿之盛宠皇贵妃 风流小农民 姽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