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韩王自作自受(2/3)

,是韩王割了南阳郡又反悔想夺回南阳郡,这才要与秦军开战。立冬之后大雪飞扬,新入韩军的国人子弟们不堪窝在冰天雪地苦耗,辎重输送中断,连续半月没有取暖木炭,没有粮草过河。成千上万的兵士哗变逃亡之势。军队骚动,求援无望,新郑的抗秦呼声一落千丈。

公元前25年持续一年“天下大旱”进入三月,上苍依旧一滴雨水未降。

滕翼大军在这冰雪消融时候,终于对新郑发动了猛攻。

韩国的洧水南岸壁垒却尚未修复完毕,秦军三万步军便在响彻原野的号角声中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连排强弩发出的长箭,密匝匝如暴风骤雨般倾泻扑来。韩军尚在壕沟中慌乱躲避,一辆辆壕沟车便轰隆隆压上头顶,剑盾长矛方阵立即黑森森压来,步伐整肃如阵阵沉雷,三步一喊杀如山呼海啸,其狞厉杀气使韩军还没有跃出壕沟布阵,便全线崩溃了,韩王安举新郑全城归降。

申龙甲书告天下,韩国并入秦国,建立颍川郡,韩国正式灭亡。

顿弱、姚贾和王敖东出,姚贾在灭韩与对魏邦交中充分展现了斡旋才具及其伐交威力,已经使秦国朝野刮目相看。顿弱北上赵燕三年,金钱财货支出巨大。

关外秦军对赵国的战事,是申龙甲君臣共同谋划的一着大棋。

依照李斯提出的“五年积微,刷新秦国”李斯之政略,秦军似乎不该在专务内政之时大举出兵。然则五年不战,在刀兵连绵的战国之世,在目下秦国,则完全可能形成另一种局面。一则,秦国威慑收敛,东方六国压力大减,立即便会孜孜不倦地多方骚扰秦国,甚或可能重新结成合纵遏制秦国。二则,秦法奖励耕战,秦人昂扬奋发闻战则喜,果真五年不战而听任东方六国恢复元气滋生事端,秦国朝野既有可能怨气大增,也有可能暮气大增,内政是否会生出新的变局实难逆料。

基于此等天下大势战国传统以及秦国实情,申龙甲趁着大旱方起,庞煖的大军攻燕一年,所获有限,赵国兵力空虚之际,派秦军王翦、桓奇和杨端和三路齐出,选定赵国理由只有一个,赵国为目下东方六国唯一的强兵之国,天下格局之变化,一大半在秦赵战场之胜负。只要对赵作战有成效,便能震慑天下。

郭开为防秦军再次东进,从阴山草原调来边军五万防守平阳。此次桓奇猛扑赵国平阳,目标便是这五万精锐赵军,若能一鼓歼之,对赵国无异是巨大的消弱。

桓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平阳之后,击溃五万赵军,夺粮草辎重千余车,桓奇意犹未尽,立即乘胜进击,率军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等赵国几十座城池,把战线一举推到了太行山和漳水河一线,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

邯郸直接暴露在秦军的攻击之下,旦夕不保。赵国遭到了自长平大战以来最为沉重的一次打击。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桓奇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留下两万步军守备,他自己率前军主力五万铁骑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

申龙甲听闻李牧封将,率军南下,本欲立即急书桓奇和王翦,着两路奔袭大军星夜回师。但是考虑到大军初战,君命过早干预,也是弊端。奔袭的主张尽管在此战预先部署之外,然从大局看却无疑是主动策应主力的积极之举,完全符合秦军传统。

就长平大战后的秦赵情势,这条路径确实是赵国的一道软肋。长平大战后,赵国对秦国的防御部署历来集中在三坨:河东一坨,以平阳为根基与秦国做最前沿对峙;中央一坨,以上党山地为纵深壁垒,使秦军不能威慑邯郸;北部一坨,以晋阳、狼孟的长期拉锯争夺战为缓冲地带,以井陉要塞为防守枢纽,不使秦军以晋阳为跳板突破赵国西部北大门。如此三大坨之间,南北千余里东西数百里,疏漏空缺处原本很多。尤其是平阳至晋阳之间的汾水河谷,没有一处重兵布防的要塞。之所以如此,也是形势使然。长平大战后,魏国韩国的实力在整个河东与汾水流域大大衰减,全部退出也不为过。也就是,连同上党在内的整个河东与汾水河谷,都在事实上变成了两方四国哪一边也无法牢固控制的拉锯地带,赵国能扼守住如上三要害,已经是万分地不容易了。唯其如此,秦军歼灭河东平阳的赵军主力后,赵国在整个汾水河谷的南大门便洞开了,只要不东进上党,沿汾水谷地北上几乎没有阻力。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而赵将赵葱不明就里,建议救援肥下时,李牧“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李牧用围魏救赵之策,攻秦必救之军营。

此时的桓奇深入赵国腹地,震慑赵人之使命已成,一声令下立即将战胜财货装车回军。暮色时分经过滋水南岸的肥下之地,灾难突然降临了。

所幸桓奇凭战鹰先一步知道李牧的来临,知道假若他现在立即逃走,在全军还为撤回大营以前,便被李牧杀得全军覆没。

所以立即下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骁骑 老千 最强修仙农民 阮小姐的前夫又来求婚了 逍遥医途 七夜宠妻 莫鸯鸯谢西泽 背锅侠 舒盼顾绍霆 替嫁新娘:总裁的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