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蕞之战略(3/3)
的层层阻击下,士气大失,秦军由于军事素养其高,使他们在撤退当中稳扎稳打,层层阻截,其中就有鱼鳞阵这样的阵型,或者类似战术存在。
大多数都是重步兵在中央抗击敌人骑兵追击时的冲击力,轻步兵多携带弓弩投枪等克制骑兵的武器,在后方予以追击骑兵以迎头痛击,一旦敌人骑兵损失惨重,担任侧翼交替掩护任务的骑兵,由两翼杀出将追击的敌人包饺子。再一鼓作气掩杀暴露在骑兵背后的敌人轻步兵。
当骑兵和轻步兵都没有了,在骑兵和步兵的掩护下,战车和弓弩兵再从远距离射杀移动不便的重步兵,合纵军将尽没。
合纵军领军的庞煖和司马尚虽然远远不及李牧,但是在历史上也是一代强于蒙骜的名将,不会如此不智,他们只要紧贴在蒙骜后面,逼迫他的阵容出现破绽,再将他的军队分割包围,便可获得全胜了。
如果,敌人受不住精神上的压迫,或者领军将领统帅力有限的情况,就有可能出现溃逃现象,此时庞煖就可以抓住时机,用骑兵追击,就可以全歼蒙骜的军队了。
而这种情况显然也没有出现在蒙骜身上……
所以,在秦军丢失函谷关之后,秦军只是处在劣势,双方实际损失兵力都不太大……
长平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惨烈程度为世界历史上之最,可是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俘多达四十余万,就是其中原因。
原本的平行时空,合纵军就是在函谷关被阻,庞煖分路绕道蒲阪,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出其不意才攻取的函谷关,至蕞城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吕不韦分析联军情况,楚军远来,军士疲惫,战斗力不强,但楚为大国,影响较大,如楚军战败,则联军必不战自溃。遂决定先以精锐部队,乘联军夜间疏于防范之机,突袭楚营。楚军侦知,自行东撤。四**队闻楚军先退,军心动摇。诸将皆请退军,庞煖只好应允。于是,韩、魏、燕之军先回国。庞煖怒齐独附秦,率军攻取齐国饶安后,才回赵国。
蕞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合纵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
如此的话,还不如让臭‘仲父’来打这一仗了,至少他还能赢,一个商人出身的官,其作战及简明扼要,又深得兵法精髓。要是交给连行军打仗都不会的项少龙,除非他像张角一样招‘落雷’,否则连咸阳都不知道如何丢了……
申龙甲如果只是看看,拾个乐儿也就罢了,偏偏现在自己就身处于其中,就按照最基本的规则去做,否则就是赵括第二。
这就是申龙甲千方百计,筹备多年,将黄河和长江的所有水路都截断的原因之一,迫使合纵军只剩强攻函谷关这一路的笨办法了,正好可以好好打击一下合纵军的士气。再将机动兵力集中在外,学吕不韦等待楚国落单时,将其拿下,合纵军不攻自破,自己就可以全胜而归了。
如果庞煖还不知死活的,让合纵军忍饥挨饿,赤手空拳的进攻到咸阳附近,申龙甲甚至可以高兴的看到,全歼合纵军的希望。这可是五十多万人那,如果都俘虏了,放在西北十几二十年后,就不怕会有人打西域独立的脑子了。想想,申龙甲都可以流口水,此时反而巴不得庞煖得了失心疯,带着合纵军进攻,进攻,再进攻……
行军本是战争的头等大事,幸好直至前线,走的都是秦国境内安全的官道,加上又有鹰王探路,所以长驱宜驰,迅捷异常。
五天后,申龙甲率都骑、都卫和速援师三万五千,外加上一万连弩,一万轻骑五万余人过了蕞城,右方是郦山、竹山等大山脉,前方朝东再走了十天,终抵达华山,地势开始起伏不平。
&l;/div&g;
本章已完成!
相见相离
综漫之无限杀戮
帝王劫:邪王的宠妃
褪涩
异界之虫群咆哮
红尘生死结
神算萌妻,有点凶!
全职业猎魔人
天才俱乐部
纯粹理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