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专注地走自己的路(2/3)
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就像一些政客不被人们所信任,就因为他们是留声机和传声筒,缺少自己的灵魂。这种人往往是“轴承脑袋弹簧腰,头上插着风向标”。他的人生价值只取决于头上的乌纱帽,一旦失去职位,他就会一文不值了。
4.不强求福自来
【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面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译文】
豪奢的人财富再多会觉得不够用,这怎么能比得上贫穷但是节俭有盈余的人呢;有才干的人心力交瘁反而却招来大众怨恨,这又如何比得上愚笨的人安闲无事却能保全纯真本性呢。
【解读】
陶觉说:“做人须带一份憨,一份痴;不憨不能犯大难,不痴无以处浊世。凡患得患失之人,正是太聪明耳。”
做人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者,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都要有一份憨,一份痴。
一个人迂腐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这个人不开窍。不开窍固然不好,但开的窍也未必就好?
古代南海的大帝叫像,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混沌。像与忽经常在混沌的家里相见,混沌也很热情。于是,象和忽商量怎样来报答混沌的这份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就单单混沌没有,让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每日凿出一个孔窍,凿到第七日混沌就一命呜呼了。
混沌自己一窍,象和忽好心帮助他开窍,反而害死了混沌,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就我做人要“大巧若拙”。为什么呢?因为有的时候懂得越多,看的越透彻,要求得到回报的 就会越高,对社会就会越发的不满,人生的痛苦就在这里。知道得越多反而越虚伪,不断盘算如何把自己生活变成了生意,常常计较得失,这样一来就会在讨价还价中得到乐趣。有时候做人还是要“屈”一点好,“拙”一点好,“讷”一点好。
有人曾把世间各色人等按其精明与否的程度分为四个等次。
第一个等级是看起来老实巴交,对人处事也不精明,甚而有时感觉有些傻乎乎,但骨子里却是精明的。这种人,会让人产生一种高度的信任感。这种精明却是最高层次的精明正所谓“精明不外露”,以及“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等级是浑身都有一股机灵劲儿,而内在也确实相当精明的人。但知识由于“精明外露”已非上品,让人处处防范其“精明”的效果也就有限,充其量只能算是二等货。
第三个等级是确实没有什么本事,一看就是傻帽一个,正因其内外都“傻”,本人既无“自作聪明”之举,他人对其也全不设防,进而有不忍欺之者,故尚可安居,是为三等。
第四个等级是表面看起来很厚道,但自认为精明过人,但实际上是个十足的大傻帽。此等角色人见人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为末等。
前面所说的四种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属第二等者一旦“精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往往会沦入末等而不复;而原为第三等者,如能在世事磨炼中逐渐悟出人生真谛,则摇身一变而跻身头等行列者。
我们常说再聪明的人都无法完全认清世间万象,运转再快的头脑也跟不上世界万物的变化。所以,做人不妨“屈”一点,“拙”一点,“讷”一点,这样才能掌握世间万物,掌握我们自己。
金庸笔下郭靖就“傻里傻气”的。其结果呢?他却成了受人尊敬的武林高手。
在《天下无贼》中我们能看到的傻根更像是对金庸笔下郭靖的翻版。傻根在山里见到牛粪用小石子画个圈,隔个三五天没人会去动它,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已是别人的了。就像剧中演的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就遇到傻根一个对别人没有戒心的人。
老谋深算的黎叔还有保护傻根的王薄、王丽,想篡位的老二,争风吃醋的小叶他们每个人都在勾心斗角,于是,长夜漫漫,所有的聪明人都无法安然入睡,却只有心无旁骛的傻根睡得香甜。
这正是傻人有傻福的真实例子。傻人的福气不是空说的,它主要体现在:
傻人会利用权术。他们缺少精明人的一些算计和设想,凡事都要策划一番。有想法虽是好事情,可人们常说好事的另一面常常就是陷阱,就容易造成人的过失。而傻人则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就避免了那样的过失。
傻人往往不会去患得患失。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主动出击,这样反而能避免危险的扩大,就能做到顺其自然。他们的天性就是忍让和视而不见,这就使他们结到好的人缘。
傻人的眼光往往比较短浅,因此他们不会百般挑剔。一个人不去挑剔生活,那么他又怎么会不幸福呢?
傻人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什么吃亏占便宜了,都没必要去计较。所以在生活的大熔炉里,只有傻人才能活得最痛快轻松,也就有可能最完备。精明人却相反,他们虽然看不起傻人,为防止自己也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踏碎豪门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又名:王婿、医婿)
我的傲娇龙神
赤龙破天
帝女成皇
寰云霸主
华娱之黄金年代
真五行大陆
林北唐青竹小说
美女的超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