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穿越到大宋过中秋节(1)
民俗专家研究说宋朝人的幸福指数最高,穿越到大宋之后,发现确实如此。大宋的老百姓喜欢过节,喜欢在特殊的日子酣畅淋漓地表达他们的幸福感,而大宋高层顺应民心,设置了许多节日,给快乐,给幸福一个彻底的释放。所以宋朝的节日多达70余个,可惜这么优良的好传统没有流传到现代社会,那不然,隔三差五就休假,一年之中,五分之一的时间都放假,这对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是多大的福利呀。而且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千古流传下来的节日外,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天圣节、天庆节等五‘花’八‘门’,数目繁多的节假日,真是无端羡煞死我们这些现代人了。
这不,雅俗共赏的中秋节说到就到了。农耕时代,‘春’天祭日,秋天拜月是帝王们的专利,现在已然不复过往。在大宋,祭月、拜月仪式已经传到民间,是皇家明文规定的法定节日。‘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用那些饱满甘甜的瓜果,用以感谢保佑苍生社稷,风调雨顺的月亮神,真说得上是众人期待,举国狂欢呀。
这果然是一个天朗气清,月圆如镜的中秋之夜。一轮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明月高悬于墨蓝‘色’的苍穹之上。帮里的众人都欢天喜地的赏月和赏月,帮主带头用银刀把大而圆的月饼分与众人,说完一番喜气洋洋的祝酒词后,众人争先恐后的开始吃月饼,推杯置盏喝香飘四溢的吴刚酒,说笑一番后,众人看时辰不早,便拱手告别,四下散了,稍微洗漱一番,各自回屋歇息去了。
我在卧榻上却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此夕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而且这种习俗不仅仅在沿江、沿海地区有,就是在内陆地区也都存在,真是让人无限向往啊。
其实宋代人过中秋,对大多数人家来说,月饼并不是像现代社会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额很多大宋人家都不会刻意准备月饼作为当晚的佐餐之物,因为制作月饼来说,工艺并不简单早知道,在现代社会就应该多吃几块月饼才过来,要是侥幸能够回去的话,定要把各‘色’月饼吃个遍。我心中不禁暗自想到。而比起月饼来,饮酒倒是更为普遍。村镇、街坊大都有酒肆,而且中秋时节正是新酒上市的时期。中秋之夜,富人酌酒高歌,穷人也置衣买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虽然不一定吃月饼,但是对寻常百姓家来说,喝点“玩月羹”也是一种不错之选,这是种有特‘色’的汤粥,口感极好,可惜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还有各‘色’时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繁华的北宋首府东京过中秋更是别具一格,让人更加向往。《东京梦华录》淋漓尽致的描述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那皎洁的月亮刚刚爬上树梢,京城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达官贵人聚集在与皇宫遥遥相对的樊楼上,刚刚开坛的美酒随风飘来醉人的醇香,举头望月,诗意‘荡’漾。如水的月光照着东京城的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鳞次栉比的楼台,主‘妇’们拜过月亮之后,拿着银亮的小刀郑重地分切月饼,真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而且还有大型的华丽无比的晚会演出作为压轴戏,《宣和画谱》里描写:“中秋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融融月‘色’,‘波’光潋滟的金明池畔,一群盛装的明眸皓齿,千娇百媚的宫廷‘女’子在冉冉月华中联袂为歌,长袖善舞,热情奔放,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美妙绝伦,如梦如幻。大宋的寻常百姓万头攒动都为一观《踏歌》,更不用说和着那悠扬动听的宫廷乐曲,该是多么好看的一幕幕画卷呀,我看着看着,心‘潮’涌动,都想赶紧坐着飞机赶赴京城一睹为快,突然想起这里不是现代社会,不说飞机,连汽车都没有,只有在想象中过一番京城的中秋节呢,顺便期盼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去繁华的京城一游呢?
本章已完成!
港综里修道士
末世我的红警基地
现代丹道修真大学生
异世界的黑科技联盟
九天仙族
相亲相出个总裁妹妹
洪荒:吾乃冥河,六道轮回我来化
极品上门女婿秦浩林冰婉
次元盘点,盘点十大救世主
新婚流放?我改嫁小叔携空间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