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闹哄哄的贞观元年(一)(2/3)
老需要照顾的宫女一律赐予财帛着有司送回原籍。这个有司其中就包括驾部。因为宫女遣送必须通过驿站,身为主管驿传事务的驾部郎中,李潜自然的操心费力安排此事。
在操心这些事的同时,李潜还想到了太上皇赐给的云薇。他特意将叮嘱麦紫澜与云薇谈谈。若云薇愿意回家他绝不阻拦。不久麦紫澜告诉他,云薇她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她一个弱女子孤苦伶仃能去哪里?李潜听了只得作罢。
第六件是修订贞观律。按照李世民的观点律法越简单越好。比如刘邦的约法三章,虽然简单却深受百姓的拥戴。秦朝律法严苛细节过于繁琐以至于百姓茫然无措心生厌恶。武德律(武德初年由裴寂、刘静在隋律的基础上修订,于武德七年施行)虽然比隋律简略了许多,但仍然有许多条有重复而且也比较繁琐需要重新修订。这件事引起了武德重臣的极力反对。
这也难怪,律法乃是王朝的根本,而且一旦参与修订律法其人必然名垂青史。所以能够参与修订律法乃是朝臣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他们一辈子的追求。武德律是裴寂和刘静修订的,虽然刘静后来被李渊抛弃被裴寂落井下石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但在武德初年他的确是朝中唯一能与裴寂相提并论的重臣,后世史册中也留下了刘静的大名。
另外废弃武德律隐含的意味便是李世民要抛弃武德年间的施政方针,进而抛弃那些武德旧臣。眼看着要被边缘化甚至被新王朝抛弃,以裴寂为代表的武德旧臣怎能甘心?他们以武德律刚刚施行不久而且没有明显的疏漏和错误没有必要费时费力重新修订为由反对修订律法。然而李世民铁了心要抛弃这些处处掣肘的老家伙,以武德律存在重复和条繁琐的弊端为由坚决要修订贞观律。而且将修订律法的任务交给了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中书令房玄龄和大理寺少卿戴胄。其中长孙无忌负总责,房玄龄、戴胄协助。
李潜与麦紫澜闲聊时曾谈到过李世民的这个安排。麦紫澜以此为例向李潜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一番李世民这样做的用意。麦紫澜首先告诉李潜李世民此举分明是在为提拔长孙无忌做铺垫。其理由是:
修律乃是国家大事应有一个地位较高的官员牵头负责。修律还要考虑到三省六部的职能(尚书省包括六部在内负责执行诏令,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批驳诏令)应将三省的相关部门的头头纳入其中。其中门下省可不必直接参与修律,待制定出律法初稿时交给门下省审核。门下省若有不同意见可直接驳回。
按照朝廷的官职来讲以三公三孤为最尊。只是这些乃是荣誉职衔地位虽然尊崇但并不负责具体事务(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他在武德年间曾做过司徒,但因他兼了许多职务实权极大)。武德九年裴寂被册拜为司空,因他在朝中有不少亲信所以他的话还很有分量。裴寂此前修订过武德律且是武德旧臣之首,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把修订贞观律的殊荣再给他。
除了三公三孤外武百官以三省的长官为首。其中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因李世民担任过此职,他登基后别人因为忌讳不能再任此职所以就空置了。尚书令的两个助手左右仆射便成了尚书省的正副职。现在的左仆射为萧瑀右仆射为封德彝。这两人皆是武德旧臣,只是萧瑀和封德彝与李世民早在武德年间走的就比较近(至少李世民是这样以为的,因为他是在封德彝死后才知道当时他曾建议李渊杀掉自己),所以李世民对他们并不像对裴寂那般想将他们马上踢出朝堂,但也不会将修订律法的荣誉给他们。而他们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处境不会出来唱反调。
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现由房玄龄担任。他就不用多了,乃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是参与修订律法的人选。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现在是高士廉。他是长孙皇后的舅舅,虽然也是武德旧臣,但与李世民的关系就不必再了。更何况长孙无忌是他的亲外甥,他怎可能抢外甥飞黄腾达的机会?
除去这四人,剩下的六部尚书中虽然有不少人适合,比如兵部尚书杜如晦、刑部尚书李靖,但他们的资历和与李世民的亲近程度比长孙无忌差了不少。所以李世民安排修律三人组中长孙无忌、房玄龄两人没有什么悬念也没太大的阻力。至于戴胄,嘿嘿,戴胄现任大理寺少卿才是正儿八经的律法专家也是真正出苦力干活。也就是真正修律的是戴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不过是挂个名。可功劳却得归他们,更准确的是归负总责的长孙无忌。
“戴少卿会不会对此心有芥蒂?”李潜纳闷地问。将心比心,如果自己出大力辛辛苦苦干活,结果却得不到应得的待遇心里肯定不舒服。
“不会。”麦紫澜笑了笑,“他其实巴不得呢。首先他只是大理寺少卿上面还有正卿,陛下让他参与修律已是对他青睐有加了。其次参与修律乃是名垂青史的绝佳时机戴胄当然乐意。最后他把这件事做好了日后肯定会受到提拔,同时送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一个人情。这两人自然也会对他投桃报李。”
“原来是这样。”李潜恍然大悟。
麦紫澜品了口茶,“陛下的这六件大事在民间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现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六界仙帝
超级房客
剑道丹尊
苍穹龙骑
逍遥居者
无心若为君怨
黑帝的十日狂爱
盛朝原始剑
逍遥小灯神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