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碣石】(5/6)
胡彧道:“一年前下官跟随军队去过辽东一次,那次是去追击鲜卑人,也就是在那次,下官才依靠功劳被提拔为雍奴县尉的,下官脸上的伤也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哦,没想到胡县尉居然攻击过鲜卑人,那胡县尉一定对附近的鲜卑人和乌桓人比较了解吧?”
“还算了解吧,鲜卑人和乌桓人的生活习性差不多,他们都是东胡的分支,只不过,乌桓人内附了我大汉,而鲜卑人却日益在塞外强盛了,最近几年也经常寇掠边郡,边郡百姓无不受到祸害,真是让人恨的咬牙切齿。”
“哼!这些蛮夷,等我在辽东站稳了脚跟,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他们!对了胡县尉,我的军队里缺少一位向导,一路上我也打听了,从这到辽东要经过乌桓人的领地,不知道胡县尉可愿意给我当一次向导,带领我们顺利进入辽东郡呢?”
胡彧听到以后,欢喜地道:“将军既然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必定竭尽全力带着将军进入辽东,能为将军效劳,也是下官的一大荣幸。”
林南见胡彧答应了下来,很是开心,随后又和胡彧随便攀谈了一下。这一聊才知道。原来这个胡彧竟然是钟离昧的后人,楚汉相争时,钟离氏惨遭刘邦杀害,侥幸逃出来的家人便隐姓埋名,逃到了幽州,从此改姓胡。得知了胡彧的这段身世后。林南对胡彧便另眼看待了,又听闻胡彧弓马娴熟,便有心将其收为己用。
夜晚的时候,大雨便停了,可是林南路上的积水却不能那么快的下去,而且地面也不会那么快被干,所以,林南决定让所有的人在雍奴城里休息了三天。
第四天的时候,路边已经渐渐的干了。经过三天的吹日晒,完全可以承受的住马匹和车队的经过。于是,第四天林南以胡彧为向导,带着自己的几万军民继续向辽东进发。
离开雍奴之后,胡彧这个地理通向林南建议了两条去辽东的道路,一条是走“滨海道”,另外一条是出卢龙塞。经过林南的几经比对,还是决定走“滨海道”。于是。几万人马在胡彧的带领下,从雍奴城一路向东而去。
所谓的“滨海道”。位于狭的滨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辽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天下第一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些情况大多发生在唐宋之后,而在东汉时期,这条路虽然也是通往辽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条件比起后世就差太远了。
这条路在没有坏天气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地郡县,而一旦遇到夏秋季节的大雨,这条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只能说秦汉时期中国的辽东地区交通条件相当恶劣。那时还没有天下第一关。东汉末年的天下第一关一带叫做“碣石”,曹操曾经写下《观沧海》的诗篇,就是在碣石这个地方。
卢龙塞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可是那里有五百里险地,走起来反而不如“滨海道”顺畅,加上现在才是初春,春雨不多,而且又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所以林南才选择了走这条道,先到辽西,再转辽东。
三月二十三,林南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开始了途跋涉,沿着“滨海道”一路向东走,他一边走着一边默默的记下这一带的地形,发誓以后一定要将这一带打造成一条顺畅的道路。
林南这一次真可谓是跋山涉水,不过好在他赶上了好时候,如果是夏秋的时候走这条道的话,那就真是在走泽国一样。虽然条件艰苦,却能磨练人的意志,还能欣赏海景,一路上林南不断的给部队打气,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都受到了鼓舞,都咬牙坚持着走完了这段路程。
四月初十,经过十几天的途跋涉,林南等人终于走出了“滨海道”。虽然沿途遇到了不少乌桓人,但是好在林南带着两万人的大军,又有胡彧这个通晓乌桓人语言的向导在,大家也都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四月十一,林南等人进入了辽东属国,几万人在乌桓人的注视下横穿了他们的属地,又经过几天的艰辛行走,在渡过大辽水后,终于在四月二十抵达了辽东郡的郡城襄平。
离城墙越来越近,城墙的种种情形也越来越清晰。这城墙是夯土筑成,有些吹雨打年久剥落的墙土里,还能看见当年筑城时夯土留下的痕迹。有些地方还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深深的罅隙,生命力旺盛的青草顽强地在缝隙里扎下根,眼下春光明媚,绿草和或红或白的野花东一簇西一窝地点缀在赭黄色的城墙上。
城上没有看见青砖砌出的垛口和望楼,只有一壁黄土向南北两边延伸。城门上方有个用木头搭起的亭子般的小门楼,孤零零地立在城墙上,倚着门楼左右两边的柱子,各站着一个戴盔披甲的士兵,士兵无精打采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已经昏昏欲睡了,丝毫没有注意在官道上远远驶来了一支的队伍。
林南骑着乌龙驹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回头看了一下疲惫不堪的众人,当他扭过头定睛看见城门的门洞上方刻着两个脱了朱漆的大字时,便的吐出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来了一丝笑容,淡淡地道:“襄平……我们终于到了……”
快到城门时,无论是人还是牲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召唤好可怕
我的傲娇美女上司
圣光贵族学院的花美男们
磨了10年剑的我终于可以浪了
快穿三岁半:团宠小奶包甜又软
宅男的末世生活
废材惊天逆袭:狂凤驭妖
西游之逆天寻道
重生空间:鬼眼神棍
花都超强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