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七四章 制度(上)(1/2)

虽然张良说。田克臧表示他有办法促使齐国加入合纵。但高原依然沒有太在意。这或许是田克臧怕高原对齐国失望。因此故意说一些安慰性的话。也说不定。

反而是两人带给高原的消息中。有一个连两人都沒有注意到的细节。让高原真正感到高兴。那就是这一次齐国的斗争当中。齐国的商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给了代郡有力的支持。这也说明经过了这几年的商业來往。代郡和齐国的商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利益同盟体。这样也就能够保证。代郡可以源源不断的从齐国通过商品交易换來大量所需要的物资。那怕是和齐国的上层关糸闹僵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商人在齐国的势力庞大。有的是办法绕开官府。來和代郡进行商业交易。

当然。过程肯定会稍有一些麻烦。因此和齐国维持一定程度上的良好关系也是有必要的。不过并不一定硬要拉着齐国组成合纵。

因此高原也并不想在这个问題上多糾结。又道:“我会马上招集官员商议。举进称王的详细日期。并正式下国书。向齐楚两国发出邀请。请他们派出使臣到灵寿來观礼。合纵的事情。也不要急于一时。先维持好三国同盟的关系。然后再慢慢來谈合纵吧。”

虽然张良觉得高原对合纵的态度有些消及。第一时间更新但高原这时说了。也只好点头称是。而且事实上合纵确实在齐国受到了较大的阻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取得什么大突破。其实张良也不认为田克臧能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促使齐王建改变想法。加入到合纵來。

这时高原又道:“现在我们己经尽得除辽东以外的所有地方。并且又收复了赵国近半的土地。而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己派姜桓武领军北进。收取辽东。估计就在年內。可以攻取辽东。彻底消灭燕国的残余势力。现在论土地人口。比我当初入主代郡的时候。均己扩大了数倍。而当初制定的官制、军制。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己经不足管理这片广大的疆土。因此我想重新制定一套新的官制、军制。不知两位以为如何。”

淳于博首先点了点头。道:“武安君考虑得确实十分周道。当初商鞅在秦国变法。就对秦国的官职爵位做了一番新制。才始有秦国之盛。而现在武安君的势力。己不在赵国之下。以前的官制、军制。确实己不合时宜。而且武安君称王在即。借称王建国之机。制定新的官制、军制。才能确保国力富强。”

张良也道:“壤外必先安内。主公之议。不失为长久之计。”

高原道:“我对新的官职制度。。。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请两人看一看。可还有什么不完善之处。” 说着。高原从桌案上拿起一本册孑。递给张良。

张良接过了册子。打开來看。而淳于博也就着张良手上拿着册孑, 一起观看。只见在册孑的封面上细细的写着“内阁制”三个字。原來虽然來到这个时代七八年了。但高原的毛笔于依然难以见人。高原干脆找了几支鹅毛。蘸着墨水写字。因此写出來的字体都是细细硬硬。不过到成了高原独有的书法。

但看了几页之后。两人的脸色也都不禁有些凝重起來。张良将册孑放到桌案上。两个人凑在一起。认真的观看起來。

原按照高原的设想。。。在以后的国家机构中。内阁为最高行政机构。直接对自己付责。设立内阁首相一名。付责主管內阁事务;亚相一名。付责协助首相。一但首相有事。不能主管内阁事务。则由亚相代理;另设内阁大臣三至六名。付责协助首相、亚相。处理内阁的事务。

而在内阁以下。再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俱体分管的事务是:

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

户部:掌管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推举、学校等事;

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六部各设尚书一名。主管本部事务。并可参与内阁处理本部门的事务。左右待郎各一名。协助尚书理事;再下设司务若干。分管各部门下的分设部司。司务以下。再设有主事、工曹、典史。都监等职务。管理司务。

各地方的事务汇集到都城之后。分别交由六部相应的部门进行整理。然后再上交给内阁。由内阁会同六部官员一起商议出处理的意见和办法。更多更快章节请到。然后再呈交给君王审阅。

如果君王认为內阁的意见可行。则直接批准。然后发回给内阁。由由阁监督六部执行。如果认为不可行。则驳回内阁重议;而如果一时决定不了。也可留中不发。慢慢思考。另外遇到了重大的事情。君王也可以直接招集内阁及六部的官员一起商议决定。然后再由内阁呈报。君王批准。

这个官职制度。也就是明清时期的内阁制。虽在清朝。内阁的职能由军机处取代。但只是名称不同。其制度和运行方式大体是差不多的。

其实釆取那一种政治制度。第一时间更新也确实让高原花费了好一番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大昏君叶天 反转人生 半夜无人 复兴之路 魔王的淘气老婆 我替天道带句话 一张美人皮 这游戏,我能玩一辈子 乡野小神医 末世之炮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