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19章 孤独的背影(2/5)

汉人数量增加,才利于治理,同时王巨想要实施民族融合政策,蕃汉一家,首先的前提,当地必须要有大量汉人,并且又能疏散部分地区人烟过份稠密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但实行时,肯定有很多意外发生的,这次迁徙,便能发现许多问题,也就能提前想办法化解这些问题,为以后大规模迁徙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且这次迁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从彼岸带来的许多杂粮,渐渐在陕西路推广了,这些耐旱作物的推广,也利于农耕文明的汉人在北方生存。

章惇笑道:“太保。你将唐太宗的政策全部推翻了。”

“自秦朝统一天下以来,最出色的帝王无疑就是光武大帝与唐太宗,他们许多长处值得借监,如唐太宗的文武兼治,量才而用,重视民生。不过人无完人,唐太宗虽接近了完人,但也不是完人,比如他与吐蕃的和亲,送给吐蕃大量工匠,使得吐蕃立即进入文明时代,成为唐朝大患,这种壮大外敌的事,我朝再也不能做了。比如这个民族安置……”

李世民将北方与西北缘边地区全部胡化了。所以给了安禄山谋反的土壤,并且有了西夏产生,于是现在王巨反其道而行,尽可能地使缘边地区汉化,就包括广南西路。

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也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

“说到壮大外敌,陛下,诸公。臣又说到胡僧。”

几十个天竺大和尚终于来到京城,入驻相国寺。引起许多百姓关注,甚至一些江淮地区的佛教信徒都来到京城,前去相国寺朝拜。百姓也就算了,有不少大臣也去凑热闹。甚至在高滔滔督促下,赵顼不顾王巨反对,在宫中接见了这些大和尚。实际呢。这些大和尚连汉语都不会说,然后他们说佛法,他们从大理带过来的通译就在边上翻译。

得到皇帝重视了,于是许多富人凑钱,让这些大和尚在相国寺连办了好几场**会。反正王巨是不能急了。

“胡僧还好一点,佛教教义不那么激进,他们宣传佛法,也多少感化百姓积善行德,不过一旦臣侥幸将河西走廊拿下,丝绸之路得以畅通,那么西域诸国必然会派使者前来朝拜我朝。”

“陛下,诸公,还记得太宗之时,那时我朝还没有丢失西北,因此许多胡人来朝拜我朝,有的是真使者,但大多数是真商人假使者,冒以使者名义,将卖不掉的商货,当成贡品交给我朝,换回不菲的赏赐。其实真相是,我朝强大了,不用什么赏赐拉拢,自然而然就会有万国来朝,我国弱小了,即便有赏赐拉拢,也未必有多少国家来朝拜我朝。所以强壮自身,才是关健所在。无论来多少使者,我朝还是我朝,一个使者不来,我朝还是我朝。因此一旦打通丝绸之路,还望各位,切莫再犯以前的错误。来了,是客人,招待就可以了,但不必接受什么贡品,那么我们稍稍拿一些大宋的特产赏赐,或者授于一些阶官就可以了。否则我朝就可能陷入虚名之中,甚至犯下唐明皇晚年的错误。”

不会这个问题不大,王巨又看着赵顼说:“陛下,从此君王不早朝,是白居易写的。平时陛下于延和殿接见的大臣无外乎只有少数重臣,就象现在这样。所以君王要早朝,才能广开言路,以便兼听则明。”

“此外不仅是早朝,唐明皇宠爱杨贵妃,连早朝都不去了,况且是政务。于是李林甫变成了一只勤奋的小蜜蜂,为了处理国政,连晚上都睡在了政事堂。”

大伙听到小蜜蜂时,又笑了起来。

“臣给殿下开讲时,刻意说了这个权利的分配,比如我朝,政务到了中书,小事由中书舍人等官员决之,大的政务由中书宰执决之,再由门下审议,但真正重大的军国大事,还是交给陛下处理,重大的诏令,也还是由陛下下达,两制审议草诏,这样,权臣就不会乱国。唐明皇不早朝,不决国政,全部交给李林甫决策国政,等于是唐明皇将皇帝的权利也下放给了李林甫,终成唐朝大乱。”

“说得好,”赵顼道。

“陛下,不过宋仁宗亲政之初,是如何病倒的?非是象富弼所说的那样,亲近女色病重的,而是仁宗亲政之初,大事小事,皆亲力亲为,即便现在中书有蔡公,有范公,还有臣,也不能一一决策所有军政事务,况且是仁宗一个人?陛下,这才是一种合理的权利分配。”

后来的史上还真有两个铁人这么干过,一个是朱元璋,并且挺了过来。

还有一个就是雍正,结果仅十三年,就活活累死了。

这是王巨担心自己走后,赵顼不放心。又象他早年那样,每天处理许多事务,以他现在这个身体,那么说倒下就倒下了。

不过不能直接说,皇上,你决策一些重大的军国大事就好了。

于是王巨反过来说。先说李隆基晚年的君王不早朝,再调过来头说宋仁宗亲政后累倒的故事,赵顼能容易接受。

王巨又说最后一件事。

“朝廷以前安抚各蛮族蕃族,往往用钱帛向各蛮首蕃首买安,但结果是这些蕃首蛮首手中力量越来越强大,反而让许多人欲壑难填,产生了野心。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权倾南北 天下无敌,天上来敌 重生年代好年华 红色官途 女神的成长日记 夜狼凌天 别人救世我开店,日赚过亿不是梦 通房生存手册 御道封仙 大明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