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93章 大捷(下)(2/4)

李舜举说:“西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指朝廷大臣没有本事,导致宋朝西北只能被动防御)。相公当国,而以边事属二内臣,可乎?内臣止宜供禁延洒扫,岂可当将帅之任!”

老王惭愧不安。

这件事说明老王一不摆架子,二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

实际在老王的和稀泥之下,熙宁变法所造成的党同伐异情况在逐渐改好。

国家各个情况同样也在转好。

即便两次惨败,西北整死了六十万军民,也没有造成混乱起义反叛的啥。不仅是国库充盈之故。同样也说明了老王在中书调度有方。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次惨败是发生在他为首相任上的,当真老王不感到耻辱?

还有,老王对王巨的庇护。

但王巨不是范仲淹,范仲淹上位后不顾杜衍对他的种种庇护,还将这个天圣四大贤相(王曾、杜衍、张知白、李迪)打入到小人行列,这让王巨想想很无语,不过王巨对老王真的一直很尊敬。

“老夫外子多有得罪……”

“王公,我说过。只要不是别有用心、颠倒黑白者,我从不怪罪,王公,你就不用担心了。”王巨打断他的话说。

老王说的外子就是李格非,李清照的老子,原先拜在韩琦门下,但韩琦有没有将这个学生放在心上,那只有天晓得了,后来苏东坡为考官时,李格非得中进士。又拜在大苏门下。

王巨回来,强行推出齐商税。导致各州县都产生了许多纠纷冲突,李格非上书,弹劾过王巨。

其实这真是一笔糊涂账,老王是王巨的庇护人,大苏是王巨的好朋友,韩琦算是政敌吧,但韩琦与王巨冲突不大,相反在建设郑白渠时两人合作还算比较愉快。等王巨正式上位,韩琦早死了好几年。

王巨离开王珪的家,去见赵顼。

赵顼问:“王公病情如何?”

“有些重。”

赵顼听出这个有些重意味着什么,他叹息一声。

“以前王公在的时候臣没有发觉,直到他病重之时,臣才知道王公之作用。看似王公性格柔弱,但是没有王公居中调节,朝堂不会如此安静,甚至臣的齐商税与银行司都会引起更大的争议。上善若水,不过如此。”

这个评价有些高了。

但老王也不是象一些史册上记载的那么无能。

“臣还担心臣去了陕西之后朝堂的格局。”

“章卿可乎?”

“原来以为章子厚可以为首相,但现在细想起来,章子厚性格还是有些激烈,这一条是不及王公的,随着朝廷经济好转,国家只要维护好这个局面就可以了。因此最适宜的人乃是守成大臣,就不知道范纯仁能否胜任。”

“范纯仁?”

“他虽与我政见不合,但臣是国家宰相,不能站在自己立场向陛下推荐人材,而是要将合适的人才推荐到合适的位置上。”

如今他好几个好朋友都在京城为官,章惇是门下宰相,曾孝宽是吏部尚书,小苏是中书舍人,张商英乃是银行司使,沈括则是利民监使,熊本与他关系也不错,即便另一个中书舍人蔡卞对王巨也推崇倍加,但这几个人都不适合接替自己与老王的位置。

“范纯仁……”

“范纯仁才能稍稍欠缺,但能起到这个调和之作用。而且不能明年任用,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任用,调到中书,正好臣与蔡公在中书,可以提前磨勘,也能提前与蔡公配合。”

“你是说得重用温和之臣子。”

“也不一定,但熙宁变法,造成大臣产生了严重的党同伐异,所以必须让温和派大臣主持朝政。实际臣未到王公家探望王公前,都想不到自己会推荐范纯仁。”

“再看看吧。”赵顼说。

现在老王还没有死呢。

赵顼又问:“王卿,陕西事了,你当真去彼岸?”

“陛下,虽然有些人利用臣与大长公主的事攻击臣,但它确是事实。自古以来,且不说王莽与隋文帝,就说东汉外戚专政以及杨国忠之乱政,也知外戚之害,况且是臣这样不清不楚的。”

这倒是事小,关健我以后不去彼岸,你现在还能这样信任吗?

还有呢,你在还好一点,你不在,还不知道你母亲以后如何糟蹋我。

但这是不能说的。

赵顼也未想到此节,他失望地叹口气:“姑姑害苦了朕……”

你嘿咻了,如意了,连儿子都有了,但将朕一个良臣弄没了……他又说道:“朕听闻你有一个女儿。”

“是两个女儿。”

“朕指的是你长女,她可有婚配?”

“她还小呢。”

“朕想将她接到宫中。”

“啊。”

“你误会了,朕想几年后。将她嫁给佣儿。”赵顼说道。

这样就是以后王巨去了彼岸。宋朝有事。他还会出力的。再说长相,王巨这个长女以前在京城时,赵顼看到过一回,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守望黎明号 顾少心尖宠:萌妻误入怀 炼天图 太极医仙叶凡唐若雪 魔道破天 暴君宠妃:夫君欠收拾 三国:刘备抛弃?我截胡糜夫人 小妾就是不斗妻(gl) 花都透视高手 超人的赛亚人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