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82章 舍得(3/4)

“这也是暂时的。随着绢交数量增加,价格会一一落。”

除了这两项支出,还有,第三项,残次品。一旦出现残次品,这个交子就没有用了,特别是在印染时,因为分成二十层印染,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两百张交子就全部报废。如果是英宗交,还好一点,若是太祖交,那才叫肉痛。

而这些士兵家属有手巧的,有的却很笨拙。如果是民间织女,手笨的辞退就是了,但这些家属怎么办?不是雇募,而是变相的抚恤,不好选拨,于是手巧度良莠不齐,导致大量次品交子的出现。

也制订了严厉的奖罚制度,但人家就这么笨,怎的?当然,实在忍无可忍了。只好辞退了。

然后张商英看着这些报废的交子就在呆,它们不是原来的交子,报废了就报废了,可都是钱哪。因此他就想出一个馊主意,根据交子大小与残次情况,另盖印章,当成一文到十文钱使用。

但让王巨否决了,朝廷郑重待之,百姓就会郑重待之。朝廷轻慢待之,百姓则也会轻慢待之。可是这段时间事儿多,王巨也不敢让张商英销毁,一起继续放在银行司的库房里。

张商英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些交子在流通过程中损毁怎么办?

王巨就答道,有意损毁,自己认这个损失了。如果因为时间长了损毁,以这个厚实的交子,得到那一年,到了那时候,宋朝还在不在了?

另外就是颜料的成本,有的颜色价格同样很高昂的,最后就是机械的成本。

还有,各库房与行务库房的成本,各行务的官吏薪酬,但那只能算在银行司运行上,与行交子无关。

按理第一年成本会更高些,为何呢,工人不熟悉,度慢增加了人力成本,有的人手笨拙,增加了残次品,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意外。

丝料来源地是五个地区。

用料最多的无疑是广丝,非是棉花对广丝产生了冲击,相反,王巨在广南时,就有意教导许多蛮人与汉人,在丘陵上广植桑树,推广养蚕业。第一是广南西路丘陵地形多,棉花收入再高,能载到丘陵上?载了也没有什么产量!其次棉花因为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它的价格同样也会猛烈下跌。第三,那时彼岸航海规模已经很大了,可以顺着郁水各个支流,将丝帛运到广州,由船队带到海外销售。

桑树一般三年后就可以正式收获了,现在已经收获了,许多百姓还刻意称呼它为少保桑,用此纪念王巨的功德。

但离京城太远了,当地各个有声望的商人又不大清楚这个银行究竟是什么,不仅让他们买丝料,还要让他们出金子银子,因此不是很乐意,外地的商贾又不熟悉当地情况,所以在这一片地区丝料收购很不理想。

再到蜀丝,蜀丝同样错过了时季,多织成布匹交纳税赋了,有,有许多是从荆湖南路运来的成品布帛。

不过其他三种丝料要稍稍好一点,虽然朔丝与胶丝更加错过了时季,离京城近哪,而且用量也不大。

王巨面对这情况,最后做了修改,太祖交与太宗交各自是一千六百万贯,真宗交是五十万贯,仁宗交是八十万贯,英宗交是五十万贯。可能这个数量还会做最后的修改,不过大约就是这样了。

以大交为主,无疑会产生大量盈利,虽然今年磕磕碰碰的,仅是行这五千万贯交子,就可以盈利在一千五百万贯以上。

到明年,行数量达到一亿五千万贯,可能近盈利达到近四千万贯,就是将私人的分红拿去,朝廷获利也不止三千万贯。

所以呢,王巨大把地撒着钱,不会给朝廷的财政带来严重的透支。

只是张方平连王巨的好心都拒绝了,王巨就不会对张方平讲这个内幕了。

然而也不能说王巨赚了这些交子钱,难道那些金银没有利息了?或者说,将这种绢交由私人制造,可能成本会远在面值之上。

有了这个隐形收入,王巨抽出一千万贯用于泾原路备战,还能出现什么问题吗?但还真出现问题了,因为南方已经在开火

现在王巨还不知道,所以又说:“至于后年那场会战,后年银行司已经正式运行了,商税也会激增了,又何必担心财政问题?”

“这样就没有问题了不过这个绢交之盈利,也要分给那些私商?”

“朝廷说以一亿两银子为本金,其中相当于两千万两的金银由私人募出,但实际呢,即便六年后,朝廷也未必能凑出相当于八千万两银子的金银,除非彼岸出现奇迹,但彼岸商贾们当真不顾彼岸百姓的死活?况且还要拨出一些金银,打压囤积居奇的商贾。因此六年后,彼岸的,与朝廷的,能凑出相当于七千两银子的金银,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朝廷出得少,而且出得慢。私人出得多,又出得快。虽然说私人是沾了朝廷的便宜,至少朝廷的权利与信誉与国家机器的运转就是一个无形的巨大成本,不过如果分得不公,他们也不开心。”

王巨还有一句没有说,这些商贾不是真的商贾,有许多就是权贵,甚至许多权贵不派出代理人,直接就自己出面了,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有一群地球玩家 快穿之无双 盖世狂帝 偃者道途 薄情邪王,绝宠蛇蝎妖妃 团宠师尊千千岁 顾先生的第一宠婚 重生之炮灰女的逆袭 与奇怪技能点少女的恋爱物语 逆天长生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