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38章 哭(2/3)

裕不但强行下令刘昌祚停止攻城,还强行下令李宪渡过黄河。李宪不愿意,然而高遵裕多次下令,李宪只好硬着头皮率军渡过黄河。

于是更惨的结果出现了。

不仅中路军与刘昌祚的军队损失惨重,在史上李宪这一路军队实力保持得最完好,然而这一次同样被波及到了,侥幸他及时判断出来,立即杀向南方,将大部分兵力带回兰州。

这就是王巨再三考验赵顼的原因。

具体时间他记不起来了,但知道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会发生。

但是不是一次机会呢?可能算是一次机会吧。

才开始梁氏囚禁了李秉常,确实是导致了国内许多豪强反对,国家一度十分混乱。

然而他们争的是正统,并不代表着就倒向了西夏。相反,随着宋军紧逼,反而拧成一股绳,将梁氏激起的矛盾转移了。

时间也不对,宋朝七八月出兵,能在三个月内拿下西夏?拿不下。好了,冬天到来。

即便刘昌祚攻下灵州城,也灭不掉西夏,因为天气到了那时很寒冷了。而西夏的兵力可能被压缩在河西诸城,包括兴州城内。如何能攻下来?

并且还有辽国呢。他们会坐视西夏被灭国?

因此最正确的做法便是“中攻”。

种谔是一只独狼,不容易配合的,但也能利用上去。毕竟府麟路与鄜延路可以算得上是宋朝最强的军队。

先行拿下银州,并且立即将其坚守。然后将石夏宥州拿下后。所有城池堡砦全部催毁。但不能再深入了,否则供给便是最头痛的问题。

为何这么去做?

因为银夏宥这些地区乃是西夏老巢,大多数部族对西夏忠心耿耿,不易统治。因此就是得到了城池,也无法占领,否则两三百里的供给道路,就会成为宋军致命的道路。这个道理与当初王巨主动放弃盐州是一个样。

但银州问题不大,虽也是西夏老巢,但上有麟州,下有绥德军。援军可以随时到达,又能从延州与河东调来粮食与供给。

然而只要拿下银州,宋朝就能占据一半东横山地区了。

中路军目标更简单,就是盐州,或者顺便将后方与盐州一带的堡砦全部拨掉,然后就立即停下来。

刘昌祚的军队则是拿下萧关后,同样停下。

李宪目标不是灵州,到达天都山为止。但这么安排,中路军的兵力就要减少,两路兵力则要加强。

也就是两翼齐飞的战术。

大约到了这时候。天气也冷了。三军停下,待到来年,看辽国与西夏还有什么动态。如果不妙,巩固去年的战果。特别是加强兰州、屈吴山与天都山的防御力量。这样就能将西夏与河西走廊的联系隔阻了。虽然西夏也向甘、肃、沙迁徙了许多党项人过去,仍然多是回鹘人,这些回鹘人对宋朝一直很亲近。再加上西夏不妙,道路基本隔阻,这几州就能策反。

失去了河西走廊,还有萧关以南的地区。大半横山,西夏还靠什么折腾?

当然,如果形式好,也可以直接进攻。

而且到了第二年,时间更宽裕,后勤也能援援不断地调到前线,百姓更不会那么劳苦。再加上数月的巩固,可进可退。

但后面的可能性极小的,到了第二年,辽国还反应不过来吗?

可就是反应过来了,宋朝也吃掉一半西夏了。特别是商贸要道河西走廊。

然而这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朝廷无条件的完全相信王巨,让他总掌五路所有大军。否则各自为战,比如种谔继续不顾后勤,一个劲地往盐州跑,最后还是不可能会成功。

但这是不可能的。

就是无条件的相信,王巨也不会选择如此匆匆忙忙地进攻,风险性太高了。

于是王巨思考再三,最后选择了一个极其残忍的策略破局。

相反此战中,西夏表现十分亮眼,梁氏闻听宋军大举进攻,问策于诸将,有人便说,不须拒之,但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劲兵于灵、夏、兴,而派轻骑抄绝其馈运,大军无食,可不战而困也。

西夏纳用此策,果然成功。

不过此战西夏损失同样惨重,因此追击了数百里后,也无力再追赶了。

种谔连夺西夏数州,仅派了少量官兵留守。大雪到来,三军崩溃,不可能再顺着宥夏石逃回去的,直接从盐州方向逃入庆州或延州。

但西夏都没有兵力立即将这几州收回去,还是宋朝留守的官兵不敢再呆在这里,各自撤军回去后,西夏才陆续派人将这几州接收过来。

这一战影响深远。

宋朝五十万军民,只回来了一半。

青岗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

至于消耗的物资更是不可计数,甚至让西夏缴获了大量精良的器甲。

而且许多将士先是迷茫,如果换成庆历时,反正败成习惯了,无所谓了。

但不是庆历时,宋朝看上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午夜摸鬼人 战神天赋 玄幻:遇强则强,我的修为无上限 都市聊斋 妻上瞒下,霸道老公滚远点! 复苏:融合酒剑仙斩妖被校花曝光 这个苍生有毛病 掀翻凤棺,将门弃妃杀疯了 这个锦衣卫明明超强却过分划水 恶魔专宠小萌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