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爱国人士(下)(4/5)
员们都抱着这样的心态,谁敢做善事哪?再说,那个香水与正气膏还能勉强算进榷香里,然而那种计时仪器能算进榷香范畴吗?”
赵顼终于有些动容。
以前在他心中想的是,这几个市舶司官员与宦官虽有错,但也是为了内库收入着想的。所以也没有处罚。
哪里会想到此节。
“所以那些海客提出要求,非是榷香范畴,市舶司不得按榷香制度和买。属于榷香范畴的,必须享有与大食商人同样的待遇,双方洽谈价格,如果价格出得过于低贱,他们有权不出售给市舶司。”
这条要求不算太过份,赵顼说道:“朕准了。”
“第二个要求就是迁徙百姓,这也是他们弄不懂的地方。现在我朝人烟稠密到了极点,他们迁徙的是赤贫百姓。对我朝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为何我朝做了种种限制?好不容易彼岸安定下来,略有一点气象,朝廷又要委派官员前去接手了。就是国家,也要有点脸面吧。”
这句话说得太厉害了。赵顼脸上火辣辣的。
“臣就对他们说,陛下放宽移民限制了。但移民数量太多的话,必引起各地方骚动,因此必须还要做限制,每年移民户数不能超过三万户。”
“这个数量还有点少啊。”蔡京拍马屁道。
现在他看出来了,王巨这样闹。都能平安无事,还不乘早结好之?
“蔡检正,你不懂。看上去我朝这些年每年增涨二十多万户,如果限制在三万户以内,还是不能解决我朝人口危机。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去年全国州县统计出来,除交趾云南两路外,客户达到了四百多万户,实际他们几乎全部是赤贫百姓了。这还不包括大量流民隐户,有些极贫困地区,百姓为了逃避税赋徭役,到了老年时,白发苍苍,还盘着童子髻,我没有成年,我不算丁……”
这个冷笑话可不好笑。
吕公著微微叹惜一声,这小子脾气很不好,但不得不承认,在爱护国内百姓上,这小子确实做得不错。
“因此我朝真正的赤贫户可能接近了六百万户,如果朝廷不做限制,那么说不定这些胆子大的海商们一年能鼓动十万户百姓迁徙。当然,就是每年行徙了十万户,对我朝也不会产生任何妨碍,甚至反而是在替我朝减轻压力。然而他们财力终是有限,每一户百姓迁徙过去,占用海船运货空间,这就是无形的成本。迁徙过去后,还要安置,最少替他们搭一栋能遮风蔽雨的茅屋,要提供他们吃喝,工具,种子,如果是畜牧业,还要贷给他们牛羊。并且周边有许多土著人,因此还要发放武器,进行训练。如果是三万户,以他们收入,能安置得很好。如果是十万户,并且是每年十万户,他们财力必然跟不上了,那么就无法妥善安置。一旦发生这种局面,这些迁徙的百姓过去后,举目无亲,那就惨了。”
实际是如果每年都迁徙走大量百姓,还不知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呢。
因此王巨估算了一下,三四万户大约就是大家的底线所在。
然而换成他这种说法,多好听哪。
“王卿此言极是,他们有没有同意?”
“大多数人同意了,真不行,再放宽五千户,想来他们也就不会再反对了。”
“朕也准了。”
“他们最后的要求就是朝廷可以先行委派少量官员。以便有一个磨合期,因此只能向朝廷提供人口最多的六处定居点置州,每州朝廷只能委派知州、通判与判官三名官员。这一条臣替陛下做主当场答应了。”
原来是五个定居点的,现在变成了六个定居点。还要怎的?
因此赵顼同样满意地点了点头。
但这十八名官员选谁去。也让他感到有些头痛。
王巨又说道:“他们还提出,如果朝廷答应这三个条件,每年会向朝廷捐助十五万两黄金,或者相当于十五万两黄金的银子,或其他商货。”
“当真?”赵顼欣喜地问。
其他大臣同样动容。
别看宋朝现在财政收入高得怕人。但这不是纯收入,还有一亿多支出呢。就象免役钱与宽剩钱,合在一起一千多万贯,很多,然而它是毛收入,还要拿出大量钱帛支付胥吏衙前的薪酬,因此纯收入不过是余下的宽剩钱罢了。
其实从朝廷执行王巨建议后,财政已经开始扭转,再到王安石变法。然而如果从财政急剧增涨的熙宁四年开始计算,直到去年年底。每一年纯收入不过勉强达到三千余万贯。
十五万两黄金的价值是三十亿文,折成贯则是三百六十多万贯!
几乎相当于青苗贷的收入,这些年平均纯收入的八分之一。
能不让赵顼感到激动。
他不由兴奋地走了几步,又问:“王卿,你有没有问那个金矿的产金量?”
“每月能出产两万多两黄金吧,然而终有尽时,之所以他们有这个承诺,不仅是彼岸的金矿,还有通过贸易能换来大量金银。”
实际那个脉金矿产量真的很不错,最高峰达到了三万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女的田园生活
忍不住爱你
标记我一下
嫡女荣光万丈:佣兵女王
巫蛊笔记
官道:一路红颜
星门传说
掌上明猪
天书科技
战场合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