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那个人(2/3)
未必会接受,但代表着朝廷对张载的认可。
王巨更看重的这一任命,说不定还利于更加开明的关学推广。
其次便是太学里的那些事儿。
韩韫代表王巨到太学里狠狠地斥责了太学里的那些教授。
在这个风口上,那个教授敢争辨?
但现在王巨一举一动,多少人瞩目哪?
于是消息迅速传到赵顼耳朵里,赵顼刻意让大理寺调查此案。数名官员被罢官,不仅有太学里的教授,还有几个骂王平少年的家长。又有数名官员被流窜到南方。
吕公著曾委婉地劝说,不过是小孩子闹一闹罢了。
赵顼也反问了一句,小孩子也敢说当朝宰执是屠夫?
吕公著便没有再吱声了。
其实他心中也明白,如果说王巨弟弟在太学遭到排挤还颇正常,甚至得亏高家那个孩子保护,不过高家那个孩子也因此幸运地娶到王巨的妹妹。
但这次王巨的长子在太学里遭遇就非常非常地不正常了。
不一定是太学里教授们唆使的,但他们能不知道?虽没有唆使之罪,但有着包庇,坐认着一些少年郎侮辱王平之错。
可能是这些太学里的老先生,也看不惯王巨吧。但吕公著心里面在想。你们这些老先生好好地书不教,瞎参和干嘛?
总之,这次处罚替王巨出了一口恶气。
这都是些小事,处罚的也仅是一些低品的官员与教书先生。赵顼说都未说。不过王巨也听到了,因此表示谢意。
赵顼一笑,随后心想,难道是因为这两件事,这小子看到朕的为难。报之以李,在这里做了一步退让?
不提了,赵顼心中啼笑皆非地想。
于是他又说道:“王卿,说一说南方吧。”
“臣不是说过了吗?”其实那天王巨说了南方,不仅是他最后的提议,暗中还说了一件事,之所以有人反对,是因为宋朝得到南方无所帮助,说不定弄成了宋朝累赘。
但有了腾冲马,有了乌蛮铜矿。有了交趾粮食,还能说是无所帮助吗?
“说一说气候,物产。”
“怎么说呢?臣首先说大理吧,大理西部地区与川西差不多,善阐府一年气候温暖如春。如果是平原地带,适合百姓居住。如果是山区,依然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不过气候不算太恶劣。气候恶劣的是大理的南部地区与交趾。两者也略有不同,大理南部地区与交趾西北部地区,以多山为主,许多地区物产贫瘠。交趾东部地区以多水多河泽为主。物产丰富。”
“不过总的来说,不及江浙京东与河北平原适宜人类居住,但比陕西路的山区与河东路要好。虽然天气炎热,又有疟疾横行。多毒蚊蛇虫,但正是因为这种气候,粮食产量很高。我在大理曾与章子厚书信往来,他说了一件事,因为大量汉民迁移过去,带来先进的耕作技术。有的百姓勤劳,一年三作,少数一些肥沃的土地亩产达到了近十石。”
这是极少数极端产量,大多数耕地,只是一年两熟,亩产不过五六石。但就是五六石的亩产,在宋朝也是惊人的产量了。
“还有,与我朝中原稠密的人口相比,哪里多是地广人稀之所,大理又出产各种牲畜,只要百姓勤劳,官员引导恰当,多数百姓能迅速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
“那个瘴疠呢?”
“陛下,所谓的瘴疠,并不是我朝传言的那么邪乎,分为三种,一种是蚊子引发的恶性传染疟疾,一种是饮食不卫生导致的恶疾,还有一种便是久无人烟,又聚集了大量腐积物,于是在空气里有大量有毒气体,人冒然进去后中毒身亡。其实只要陆续开发,提高医疗条件,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就象现在的扬州地区,乃是我朝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在上古时候,因为多湖沼,气候湿热,成了大禹九州里的最下州。”
“朕听闻一年有许多百姓因为疟疾而死。”
“是有之,但陛下,中原各州一年因病而故的百姓难道还少吗?特别是陕西路与河东路,因为西夏不停地入侵,百姓必须承担着大量兵役力役,又有多少百姓因此而英年早逝?陛下,还记得郑侠?”
“记得。”
“他说因为变法导致了大量流民,然而那场大灾,就是没有变法,难道没有流民,相反的,如果不是变法,朝廷拿不出钱粮赈灾,那样的特大灾害,说不定整个北方与东南地区就会盗贼四起了。是有一些灾民因为胥吏过份敛财导致的,可那只是一小部分,不能以这一小部分代替整个国家。当真一叶就能知秋了?陛下,想要看黄叶,臣在春天里能找到黄叶,在夏天里也能找到黄叶……”
“正是,正是,”这句说到赵顼心坎里,听后大乐。
其实这一问也有背景的,有许多大臣将南方妖魔化,说害苦了那些移民。
但王巨就是不说,问题也不大,若是原来,迁徙过去了也就迁移过去了,几乎与中原完全封闭起来,但邮驿改革后,普通百姓也能出几个小钱,将书信送到故乡的亲人手中。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卡师指南
地球球长
深宅旧梦
疯傻村姑,竟嫁了个大佬
九鼎记3
诱妻入怀:前夫,请温柔
龙魂兵王
花都风水师
白龙之凛冬领主
阿尤布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