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41章 文臣(2/3)

王巨写好了奏章,派人将它送到朝廷。

但没有解释那个绢贷如何用的,还有现在两广的募兵练兵,以及广南西路如此大规模的市易。也不用解释,否则何来的便宜行事之权?

不过朝廷这次下了一道明智的诏令。

准许了王巨的进谏。

从此以后,只要是北调的粮食,无论是商粮或国粮,只要不是调向外国(指倭国与高丽),任何市舶司不得抽解,以宽解北方粮食压力。

准许两广雇用海船运棉。市舶司也不得进行任何抽解。但只限官棉。如有海船运输私棉。一旦查出,连船带粮全部抄没。

为了便利于南北互通有无,在国内贸易的商货只从始发港市舶司进行一道抽解,然后凭由抽解的朱抄,到达任何彼岸,其市舶司都不得进行二次抽解。

“少保,这是好消息。”

“确实是好消息,宽了民力。还利于商业繁荣。”

“少保,我是说可以卖船。”

有了这三道诏令,只要王巨的船队不插足,仅是国内的业务,最少就能养活三四百艘大型海船。不要跑外国了,只在国内南北市� 芾磁苋ィ材芑煲豢诜钩浴�

所以黄骅提议卖船。

在彼岸造船,木材不用购买,许多劳力又是免费的奴隶,所以造价仅相当于国内的三成。

几百艘船。能赚好几百万贯。

王巨摇了摇头说:“国内的事由国内经营,我们不插手。况且要……知足。其实缺钱就是这一战的兵费,还有移民的安置费用。兵费不过这两三年,移民费用明年就会减少,还能指望明年有大型灾害?不过一些落后的船只淘汰下来,便宜出售吧。我们不插足,明年就要很多货船,现在造船是来不及了。”

“喏。”

“将这道诏令,立即用露布张贴于全境,再派人向广州那边的富豪,说明它的意义,让他们早做准备。该造船的现在就可以造了。至少我在的时候,还能多征一点税赋。”

“哈哈哈。”黄骅一乐。

三道诏令迅速张贴于两广全境。

许多官员看到露布后,差一点泪如雨下,悲催的沉重棉役终于解脱了。

时光一天天过去。

天气渐渐凉快下来,只能说不那么酷热,想要象北方那样天高气爽那是不可能了。

风也开始转向,广南开始大规模向海外运兵。

一直到中冬时分,前后共运去了近八万土兵。余下的则在邕州钦州桂州集训,也是备防万一。

这件事朝廷也知道,并且有部分大臣隐约猜出真相,但也不知道如何去说。说不好吧,一是去海外集训的将士没有回来,无法找到证据。而且若没有这些从海外“雇来”的役民,王巨如何修建前方关寨,修桥铺路。不修桥铺路,广南西路各个峒寨仍然一直处于闭塞状态,那么朝廷也就无法治理,至于峒寨各个百姓反过来因为这种闭塞,处于贫困状态。穷了,就要下山抄掠了。也只有王巨有这个大手笔,这么做。

说好吧,当真好?

让他们不知道怎么说的,还有泉州那边。

葛少华做得不错,至少泉州百姓以为葛少华隐然有萧规曹随之风,很好地将王巨的大治继承下来。

然而那么多百姓又迁徙到海外了。

似乎数量比去年还要多,因为那些海商人又造了许多船只下水,而且还多是大型木兰舟。

可让他们怎么说?似乎这样做,让他们很排斥。

但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人口是太稠密了,迁徙到海外确实是给了这些赤贫百姓一条生路,因为有了这些移民,海商才一年上缴了大量抽解,带来动了商税增加,更是给内库榷香带来庞大的收入,况且这些移民每年还寄回来大量钱帛,不仅养活了许多内陆百姓,又给邮驿司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些收入太庞大了,可以说,这些收入累积起来,都能买下这些百姓。

这是宋朝朝堂君臣的看法。

交趾那边则是另外一种看法。

他们也打探到王巨募征了许多土兵,不过他们消息有限,虽然王巨没有中止商贸,然而盘查森严,交趾商人来了,只能走指定的道路,在指定的场所活动,若出了这个界线,立即捉拿,重杖一百,遣送出境。

虽然还有一些斥候打着行商的名义,绕过盘查的士兵,潜入到宋境,打探到一些情报,可终是有限,不可能再象苏缄那时畅通无阻了。

所以错误地认为,王巨这种做法,实际是变相地让南方六州各族交出他们寨中的丁壮,做了人质,以便保证他们的忠诚。但这样管用吗?送去当兵的又不是这些酋长的子弟,该背叛时还会背叛,只能说王巨这样做,纯粹是钱多人傻。

倒是曲珍在钦州西南训练的那几千骑兵,让他们有些忌惮。

然后打听到的便是王巨派出许多人手,在各州军官府支持下,与各峒寨蛮人进行交易,互补有无。但这种交易不仅是王韶那种单纯谋利性质的交易,比如左右江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遮天之灵宝 红楼之尴尬夫妻 都市超强修真医仙 我的霸道美女房东苏牧叶挽秋全文完整版 御兽:从巡山犬开始 霍格沃茨:我哈利也有家 守望黎明号 大神,你家夫人又挂了 我的美女合租室友 回到地球当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