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东明县(下)(2/3)
就是新法确实在敛财,再加上执行能力,所以推广下去后,东明县绝不是个案,只是背后可能不会产生阴谋,规模也不会有这么浩大,更不会震动京城。
然而杨绘将矛头指向了司农寺,原来王安石设了三司条例司,在文彦博韩琦反对声音中,三司条例司废除了,改成中书条例司,但放在中书十分不便,因此王安石将这些权力又向司农寺转移,虽然决策权不及原来的三司条例司,可它包括了执行权,实际权利叠合起来,已经超过了原来的三司条例司。
王安石听到后,反而长舒了一口气,于是他在家装病,反正一不高兴了,一起生病了,韩琦、陈襄、文彦博、王安石……
然后派人暗中打探事情真相。
原来这个贾蕃不仅是范仲淹的女婿。还曾经是文彦博的幕属官员。
凭借这个,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不过王安石手下又打听到一件事,东明县在试行免役法时,因为执行官吏欺软怕硬。搞权钱交易,所以划分户等很不标准,真正的一等户能划成二等户三等户,以减少摊派数量。但司农寺已经确实了免役钱数,这些上户减等。钱数往哪里摊派,只好将四五等户强行提等,这才出现了一千多户五等户变成三等户的故事。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一下子就驳倒了杨绘所说的什么甄别须则本县,本县须由户长里长,户长里正须由乡里的说法。
还不仅如此,这些百姓不服气,一起到县衙告状,贾蕃不仅不受理,还说了一句话。尔等刁民,官不贪污,何以养家糊口,尔等再闹,大刑伺候。
百姓们走投无路,这才聚集来到京城。
真相出来了,赵顼刻意让太监传王安石进宫,有这种混蛋官员,无论有没有免役法,都得出事情。不过赵顼问的是另一句话。贾蕃与枢密官关系如何?
枢密官无疑指的是文彦博。
这中间有很多古怪的,由不得赵顼不多想。
王安石说,臣不知也。
没有证据,他能说什么。不过王安石又含蓄地补充了一句,今大臣近臣谁能成为助成圣政之人,台谏官谁是不附流俗者,陛下又于忠邪真伪之际,没有仔细判然明白,而去示以政刑。小人何所忌惮?小人不忌惮,所以敢纷纷,虽然陛下持耳目聪明以胜之,臣恐怕陛下虽劳终不能成治也。
这说得很隐晦了,你想凭借个人的力量搞平衡之术,而不去打击反对的大臣,所以这些反对变法的人才不怕,才搞出这么多事,最后这个变法必败无疑!
十几年后,变法果然失败……
赵顼默然。
所以王安石虽倔强,但他在变法中并不是后人所想像的那么风光,更非是后人想像中的那么得到重用。
王巨心中评价赵顼是缩小版的汉武大帝,也就是这个原因,一是没有识人之能,虽同样用外戚,但卫青与霍去病一开始并没有率领三军,而是一步步打出来证明了自己。高遵裕证明了什么?靠洮州那场小型狙击战吗?二是疑人不用,疑人不用,这才是用人的办法,然而赵顼器量太小,所以没有做到,特别是搞平衡,这才让保守派的大臣力量得到保存,最终壮大,因此赵顼前面一死,后面变法便被全盘推翻。
王安石看到赵顼不说话,心中有数了,默默退下。
这件事不了了之。
但文彦博在家中又气得吐血,你这个贾蕃,什么话都能说出口吗?在宋朝居然敢说出官不贪污,何以养家糊口?
贾蕃官职一扒倒底,连文彦博也无法庇护。
这场阴谋最终闹剧般地收尾。
王巨也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东明县事件没有文彦博参与的证据,但文彦博也有瓜田李下之嫌,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文彦博不敢有什么动静了。
然而在他心中,仍然有点不大开心。
不过也到了离开盐州之时。
王巨带着官兵徐徐撤出盐州。
他没有想到会发生一件事,其实因为梁氏的穷兵黜武,这几年西夏百姓生活十分贫苦。王巨是敌人,但在盐州做得不错,至少没有征税,而且因为采盐,与交换牲畜皮毛,还给盐州百姓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属于盐州的战俘,也多提前释放了,还有不少人战死在庆州,但那也不能怪王巨了。
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西夏入侵宋朝的,非是宋朝入侵西夏的。况且宋朝军纪真的不错,几乎没有任何扰民之举。
因此王巨率领着宋军撤离盐州,居然有不少百姓居然夹道恋恋不舍地相送。
西夏百姓竟然舍不得宋朝官兵离开……这真是让人郁闷的一幕,远处观看的西夏密探不由想到。
三军徐徐撤到怀威堡,又再次停下,马上就要在怀威堡前交接战俘了。
西夏迅速派人来接俘。
但来的人有点儿出人意料。
“梁乙埋来了?”王巨感到十分古怪,然后想了想,将燕达喊了过来。
老窦生生累病了,因此赏赐下来,将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限接近
别人修仙,我和娘子种田
反派开局被美女校花绑架
我以为是百合
登堂入室
民国之铁血少帅
恰似寒光遇骄阳
翻滚吧棺人
倾世盛宠
青翎记